陸游的這首詩《沖雪至余慶覺林雪連日不止》中的“山前千頃誰種玉?座上六時天散花?!边@兩句描繪了雪景之美,富含禪意與哲理。 "山前千頃誰種玉",運用了比喻手法,將大雪覆蓋下的廣闊田野比作晶瑩剔透、無邊無際的白玉。千頃白雪皚皚的景象仿佛是有人在山前精心種植的一片巨大玉石田,形象生動地展現了雪后大地的純凈與壯麗...
回答于 2024-02-26 09:55
這句詩是宋代詩人張元所作《雪》中的詩句,原句為“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在這首詩中,“玉龍”是比喻雪花,形象地描繪了雪花紛飛的情景,將其比作英勇奮戰的白色巨龍。 “戰退玉龍三百萬”,這里形容雪下得極為猛烈,如同三百萬條玉龍在天空中激烈戰斗后紛紛敗退,生動展現了大雪紛飛、鋪天蓋地的壯闊景象。 “敗...
回答于 2024-02-26 09:54
李商隱的《對雪二首》其一中的這兩句詩“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泵枥L了雪花飄落的情景。 "旋撲珠簾過粉墻",這里的“旋撲”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雪花迅疾而有力地撞擊珠簾、穿越粉墻的畫面。雪花如同被風吹動般瞬間撲打在珠簾上,然后又越過那粉白的墻壁,展現出動態之美。 "輕于柳絮重于霜",則是通過對比來描述雪花...
回答于 2024-02-26 09:53
柳宗元的《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這首詩中的“三日柴門擁不開,階平庭滿白皚皚”這兩句詩的大致意思是: 連續三天我的柴門都沒有打開,門前臺階平整,庭院里則被厚厚的白雪鋪滿,一片皚皚白雪覆蓋的景象。 這里的“三日柴門擁不開”描繪出因大雪封門,詩人居家多日未出的情景,表達了雪勢之大以及環境的靜寂清冷;而“階平庭...
回答于 2024-02-26 09:52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邊塞詩中的名篇,這兩句詩描繪出了一幅壯麗而奇特的雪景畫面。"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思是: 忽然間仿佛經歷了一個春夜的暖風吹拂,使得千萬棵樹仿佛在一夜之間都綻放出了潔白如梨花般的花朵。這里的“梨花”實際上是比喻雪花,通過這種生動而富有詩意的比喻,展現出大雪紛...
回答于 2024-02-26 09:51
這句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清平樂·畫堂晨起》中的名句,原文如下: "畫堂晨起,來報雪花墜。高卷簾櫳看佳瑞,皓色遠迷庭砌。 盛氣光引爐煙,素草寒生玉佩。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 “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這一句,李白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極具想象力地描繪了雪景之美。在這里,“天仙”暗指上天,而“狂醉”則...
回答于 2024-02-26 09:49
宋之問的這首《苑中遇雪應制》是唐朝時他奉皇帝之命而作的一首詠雪詩,其中“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這句詩意描繪的是早晨在皇家園林中遇到降雪的情景。 具體解釋如下:"不知庭霰今朝落",這里的“庭霰”指的是落在庭院里的雪花。詩人早晨醒來發現庭院里已鋪滿了皚皚白雪,由于降雪是在夜里悄然無聲地進行,所以他并...
回答于 2024-02-26 09:48
這句詩出自南朝詩人吳均的《詠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沒有看到春天的楊柳,卻只看到了被雪覆蓋、呈現白色的桂樹枝條。這里通過對比春天常見的綠色楊柳和冬日雪覆的白色桂枝,表達了詩人對于季節變化的感受,以及可能寓含著詩人對于春天的期盼和對冬日景象的欣賞。通過這種對比和描繪,展現了自然景物的美,同時也反映了詩...
回答于 2024-02-26 09:47
"霧凇沆碭"這個詞組并不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或短語,它看起來像是由幾個字組合在一起的,每個字都有自己的含義,但組合在一起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意思。 "霧凇"(wù sōng)是一種自然現象,指的是在霧氣凝結成霜附著在樹枝等物體上形成的白色冰晶,非常美麗,常見于寒冷的地區,尤其是在中國東北部。 "沆碭"(hàng dàng)這兩個...
回答于 2024-02-26 09:44
天空仿若撕開了一道縫隙,無數白色羽毛輕輕飄落,遮蔽了天地間的一切色彩。大地穿上了銀裝,連綿不絕的白茫茫一片,似乎連時間都被冰封,靜止在這一刻。樹枝承載著厚重的白衣,每一片葉子都鑲嵌著晶瑩剔透的珍珠。遠處的山巒也披上了潔白的袍子,宛如沉睡的巨人,層層疊疊,直至天際。風輕輕吹過,又帶起一陣陣白色的旋舞,...
回答于 2024-02-26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