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變更通常指的是對法人組織的注冊信息或法律地位進行修改,這些變更可能因不同的需求和原因而發生。法人變更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名稱變更:法人名稱是企業或組織對外標識的重要元素,法人名稱變更是指企業或組織因品牌策略、合并重組等原因需要更改其在工商登記或相應機關登記的名稱。注冊資本變更:注冊資本是反...
回答于 2024-02-09 13:20
依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受傷,具體責任要看學校是否盡到管理、教育職責。如果是因為學校管理不到位導致學生受傷,那就需要承擔。反之,不承擔。具...
回答于 2024-02-04 18:22
依據《民法典》第19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隨著社會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心智成熟得越來越早。民法典規定,八周歲以...
回答于 2024-02-04 18:21
因為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界定,關系到一個未成年人的行為自由。其他國家是怎么規定的呢?從世界各國的《民法典》規定來看,一般都定為 6 周歲。因為 6 周歲和學齡是一樣的,既然能上學了,就說明他有了一定的民事行為能力。 我國《民法典》里規定的是 8 周歲;而在《民法通則》時代,其實規定的是 10 周歲才有限...
回答于 2024-02-04 18:19
首先,關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出現于《民法通則》與《民法總則》。 《民法通則》第十二條第一款: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 《民法總則》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
回答于 2024-02-04 18:17
【法理分析】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2條第2款規定:“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由于他的年齡太小,沒有意思能力,還不能獨立進行民事活動。從保護他們的利益和保障社會秩序出發,法律不賦予他們民事行為能力。 2、根據我國法律規定,...
回答于 2024-02-04 16:35
以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監護人為被告,要求承擔責任。 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民事責任。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適...
回答于 2024-02-04 16:29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原告提起訴訟,但其訴訟權利由法定代理人代理行使。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二條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是...
回答于 2024-02-04 16:24
在二級精神殘疾的情況下,還需要區分: 1、如果是8歲以下(不含8周歲),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2、8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不含16周歲),且自己無法取得穩定的收入來源,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若鑒定構成完全無法分辨自身行為,則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3、大于16周歲,二級精神殘疾得分情況討論。二級精神...
回答于 2024-02-04 16:23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與他人簽訂買賣合同的行為,應該區分為不同的情況: 其一,如果其簽訂的買賣合同是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那就是有效的。 其二,如果不是前述情形,就需要法定代理人追認才有效,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
回答于 2024-02-04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