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醫院的血液檢測包含約2000個不同項目。并可以從中確診或得到一些確診疾病的輔助判據:如糖尿病、癌癥、過敏性反應(花粉等)、遺傳類病癥、艾滋病、貧血、、等多種疾病。
普通血常規主要包含各類血細胞狀態(數目,形態狀態,比率等)和其它相關項目(如血沉)。
常見項目:紅細胞相關的最多見的是這兩項:紅細胞(RBC)與血紅蛋白(HGB)
1、紅細胞數量一般的在3.5-5.5(10^12/L)之內都是有可能的,有些地區可能有調整,另外男女有別(男性略高),低于此值稱為貧血,高于則可能是紅細胞增多真,脫水,燒傷或先心病等(作為參考判據);
2、白細胞可分為兩大類,粒細胞,包括中性粒、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
無粒細胞,包括單核細胞與淋巴細胞等。
(1)一般來說有粒細胞承擔清除異物的工作(包括不限于病原體)當發生細菌性感染以及中毒時,中性粒細胞會被動員以清除感染與異物,此種情況下中性粒細胞計數會升高。然而,在感染某些傳染?。ㄈ鐐悾r,由于中性粒細胞大量死亡,這一項目的計數反而會減小。
(2)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常參與對寄生蟲的免疫,以及過敏反應,此數值升高常表示身體正遭受寄生蟲的感染或者處于過敏中。
(3)無粒細胞分泌各種抗體以及活性物質,病毒感染、傳染病、淋巴瘤等疾病均能引起無粒白細胞的數值波動。
(4)白細胞(WBC)一般在4-10(10^9/L)高于此值一般說明有各種類型感染,過敏,炎癥,或是創傷(特別的,當白細胞明顯增多達200以上,并有出血,發熱,貧血等癥狀時有白血病風險)。低于標準則可能有白減癥,脾亢,或者造血障礙的可能。
3、血小板(PLT)的體積相對于其它細胞(嚴格地說血小板是巨核細胞胞漿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體)很小(一般為盤形,直徑1~4微米到7~8微米不等,且個體差異很大(5~12立方微米)。主要承擔凝血相關的功能。
血小板的過多或過少均會引起凝血功能異常,血液中的血小板過少時,注意是否患上造血系統疾病,或者脾亢。(服用一些抗凝血藥物如阿司匹林,也能導致暫時的血小板降低。)血小板的升高常常提示骨髓病變。
血小板100~300(10^9/L)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很多媒體對通過血液驗癌這一基于腫瘤標志物來快速篩查的檢測手段的真實性進行了質疑甚至批評,但是在這里我要強調一點:
驗血是目前相對最快捷與有效的檢測癌癥的方法,是重要的判據。是在指征不達標而無法進行組織切片檢測時的主要的判據與監測手段之一。權衡是否作為判據請聽醫囑,而非某些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