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你說的是成品汽油柴油之類的,那這個問題一百年前就過時了。
合成燃料曾經一度是主流,只是被人類舍棄了,因為德國多煤少油,所以當年元首橫掃歐洲的時候,德國戰(zhàn)車里很多都是燒人工合成燃料,一九三幾年德國就有至少90萬噸的產能。
至于現(xiàn)在嘛,每到石油危機的時候,費托合成也就是煤制油總被人感興趣,包括我國也有五百萬噸的產能,但是也不敢在多了。
原因也很簡單,合成汽油的成本線是相當于45美元/桶,而直接開采只需要20-30美元,中東那些國家只要3-10美元。
所以不論從商業(yè)價值還是環(huán)境角度,都不適合太多。
補充一下吧,我去過山西榆林的山東兗礦的煤制油項目,嚴格的解釋當國際原油價格低于45美元/桶的時候,他們的項目就不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