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電池熱的來源,分為可逆和不可逆熱,像歐姆熱、離子遷移損失都會觸發不可逆發熱,熱量產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包括熱失控、容量損失和電氣不平衡。學術上傾向于討論各種電池組件,比如陽極、陰極、電解質和隔膜他們各自的設計和修改策略,多數是想在基礎原理上入手,包括固態半固態都是這條路。
而工程上比較傾向于強調利用材料去抑制熱失控。熱管理現在有一個很大的難點,因為現在的很多預警措施都是根據不同階段的氣體析出來監控,或者這么說,不同氣體的出現是不同化學反應的必然產物,比如90-120度是SEI膜的分解,100-350度大概是負極和電解液的反應,這些階段都會產生不同的壓力現象氣體析出,如果按照理論量去一個個捋,其實好像聽起來電池監控還挺靠譜,但實際上,電池的燃燒反應是無序的。無序反應會導致能量的快速劇烈釋放。
會導致電解液在110度-300度發生不同程度的自燃,溫度再高一些周圍殼體甚至壓鑄鋁電池包都會熱溶解發生燃燒。最后就是上述反應是既不按照固定順序走,也并非獨立燃燒,可以說,那么目前工程上的主要手段,就是把電芯用氣凝膠互相隔離開來,單個燃燒后的溫度被氣凝膠迅速吸收隔絕,提早降溫,爭取把燃燒從無序反應拉來一點點。
根據電池熱的來源,分為可逆和不可逆熱,像歐姆熱、離子遷移損失都會觸發不可逆發熱,熱量產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包括熱失控、容量損失和電氣不平衡。學術上傾向于討論各種電池組件,比如陽極、陰極、電解質和隔膜他們各自的設計和修改策略,多數是想在基礎原理上入手,包括固態半固態都是這條路。
而工程上比較傾向于強調利用材料去抑制熱失控。熱管理現在有一個很大的難點,因為現在的很多預警措施都是根據不同階段的氣體析出來監控,或者這么說,不同氣體的出現是不同化學反應的必然產物,比如90-120度是SEI膜的分解,100-350度大概是負極和電解液的反應,這些階段都會產生不同的壓力現象氣體析出,如果按照理論量去一個個捋,其實好像聽起來電池監控還挺靠譜,但實際上,電池的燃燒反應是無序的。無序反應會導致能量的快速劇烈釋放。
會導致電解液在110度-300度發生不同程度的自燃,溫度再高一些周圍殼體甚至壓鑄鋁電池包都會熱溶解發生燃燒。最后就是上述反應是既不按照固定順序走,也并非獨立燃燒,可以說,那么目前工程上的主要手段,就是把電芯用氣凝膠互相隔離開來,單個燃燒后的溫度被氣凝膠迅速吸收隔絕,提早降溫,爭取把燃燒從無序反應拉來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