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個孩子可以有很多玩具,但當所有的玩具都被抽走時,他找不到幸福。當童年的幸福不能依賴于成年人創造的世界時,幸福就是舒適的幸福,這樣的孩子也會表現出一種真實和可愛。
早在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朋友喝可樂,看到女兒準備搬家,就蘸了一點筷子給她嘗嘗。但沒想到她立刻迷上了這個既不解渴也不營養的東西,嚇得我再也不敢讓飲料進屋了。
對孩子們來說,恐怕沒有什么能抵擋可樂的誘惑。那么,什么是可樂,讓孩子們沉迷其中呢?
我認為這是一種刺激,一種越界的自然法則(據說每500毫升可樂含糖量為53克),這種違反規則,讓每個孩子心中無數的小女巫被釋放!
不僅僅是可樂,電子游戲和玩具也有這個功能。當孩子們快樂時,我們可以看到商人臉上像上帝一樣微笑——這個世界不是由天空、白云和樹木組成的,而是由不同的品牌組成的,商家是世界的創造者。
我們在街上無數次看到,一個孩子因為他的愿望而負擔不起。那么,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喝可樂,吃冰淇淋,去玩具店買玩具,我們的孩子真的不開心嗎?
我還在乎幾個月大的時候,第一次意識到孩子的幸福從何而來。
那天,我想躺在床邊,用手指把一個小瓶子推倒,然后扶起來推倒!這樣重復,意思就是這樣一個人不停地咯咯笑。那一刻,我想起了馬克思的一句話:人類本質力量的物質化。我不打算把孩子推到審美的高度,但是,當孩子第一次把他們的意識和控制投射到世界上,把自己與外部環境聯系起來,發現自己可以影響外部世界,她會得到最初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我理解為一種幸福。
我相信有太多的方法可以得到這樣的幸福。
你不必買玩具。即使你買了玩具,也有很多玩法。
我最不喜歡的玩具是On(開)和Off(關)。我記得我媽媽給女兒買了一個電動游樂場。它的下部由多個鏤空塑料拼接而成,上面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在玩圓圈、蕩秋千等游戲。當我第一次買它的時候,我一直盯著它看,但我估計孩子們看著上面的豬不停地轉圈,除了眼花繚亂,應該沒有其他想法。但后來,因為操場太大,不容易存放,我們把它拆成幾塊。當她故意再次取出塑料拼板時,她饒有興趣地把它們拼成積木。
還有一次出去吃飯,大人一起吃喝聊天,孩子呆在一邊很無聊,所以我拿著牙簽和藍膠(柔軟的固體膠)和她搭建金字塔、立方體和其他圖形,女兒專注于模仿我的圖形,她小心地把牙簽,牙簽和牙簽之間的連接用藍膠仔細固定。當然,對于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說,這是相當困難的。先搭底座,再搭上圖,意思一邊搭,一邊數這個圖有多少邊,那個圖有多少頂點。直到后來,我才在玩具店找到一種叫做磁棒的玩具。當然,它的外觀非常漂亮,磁性的吸引力遠比藍膠的粘度更容易固定。但其實原理和我的牙簽和藍膠差不多。除了一點驕傲,我覺得牙簽和藍膠在精細動作和耐心訓練方面甚至比磁棒還要好!
很多孩子玩了幾天就厭倦了買的玩具。我覺得往往是因為玩具制作的越精致,給孩子留下的創作和想象的空間就越小。
我還記得莊子把惠施看似無用的葫蘆當成了漂浮天地、漂浮江湖的大用品。這種擺脫一切束縛的幸福和自由,恐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也是大人們最不屑的。
雖然我會買一個游泳圈,而不是給我的孩子兩個大葫蘆,但我不希望她從小就認為(盡管無意識)她沒有獲得這種至高無上的自由能力。
孩子們的幸福在于與周圍環境的互動,當這種互動是獨一無二的時候,我認為這是一種創造。他創造的越多,他就越自信。
事實上,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是玩具。
在意奶奶包餃子的時候,最開心的就是隨意把面粉揉成不同的形狀;在公園里,她經常挖一個小坑,然后把掉在地上的種子埋在里面,期待著來年發芽;她喜歡把家里所有的瓶子和罐子排成一排,看著它們整齊地站在桌子上;喝粥的時候,她喜歡把葡萄和枸杞放在粥碗里,拼成娃娃的臉……所有這些游戲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材料的隨機性和材料的可重復性。
當然,一個孩子可以有很多玩具,但當所有的玩具都被抽走時,他找不到幸福。當這種童年的幸福不依賴于成年人創造的世界時,這種幸福就是舒適的幸福,這樣的孩子也會表現出一種真實和可愛。
我仍然不知道可樂的秘密,但我不希望孩子們一出生就被商業魔法所控制。在我想象的畫面中——一個快樂的孩子應該在草地上肆意奔跑,或者赤腳在花園里散步,仰望無數的星星。
到那時,他會發現可樂沒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