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緩緩升起,此時影響土地質量的主要有兩個因素:火焰的溫度和持續時間,以及燃燒后留下的灰燼。
焚燒秸稈的火通常會影響土壤表層的0到5厘米。
地表的火焰首先會蒸發地下的水分,水分減少后...
火焰緩緩升起,此時影響土地質量的主要有兩個因素:火焰的溫度和持續時間,以及燃燒后留下的灰燼。
焚燒秸稈的火通常會影響土壤表層的0到5厘米。
地表的火焰首先會蒸發地下的水分,水分減少后,會導致一個嚴重問題——土壤的斥水性增強。
斥水性是指水無法有效濕潤土壤表面顆粒的現象,這是一種不良的土壤特性。
這種情況是由于有機質(主要是植物根系分泌物)附著在土壤表層礦物顆粒上引起的。
具體到火災,凋落物在燃燒過程中,疏水性的烴類物質揮發并在土壤深層的團聚體上凝結,形成包裹土壤顆粒的疏水有機復合物,導致斥水層的出現,從而降低了土壤的滲透性。
在正常情況下,隨著土壤含水量的減少,斥水性會逐漸增強。然而,當土壤含水量極高或極低時,斥水性基本不會出現。
土壤的含水率高低,關鍵在于火勢大小。
當火焰溫度達到176℃時,斥水性會形成;而當溫度超過288℃時,斥水性又會消失。
如果某片土地出現斥水性,意味著該地區的水循環出了問題。
地表水無法下滲,亂流成壑;地下水無法散發,形成困境。
耕作層中的可溶性養分(植物只能吸收這種形式)會通過優先流動路徑,或直接被土壤中的重力水帶走,向地底遷移,
幼苗原本想在此吸收養分,但養分與根系漸行漸遠,土壤表層的養分也所剩無幾,如何指望苗木茁壯成長?
火焰還會促使大量金屬氧化物和粘土礦物發生脫羧作用,
這種作用加上燃燒后產生的草木灰,而草木灰富含堿金屬離子,發生弱電解反應,
導致土壤的pH值升高,多次燃燒可能導致土地鹽堿化,
(斥水性抑制水分,火燒使土壤腐殖酸轉化為堿性物質,也有類似的鹽堿化作用),
這并不是人們希望看到的結果。
火災不僅影響水分,還會影響土壤中的各種元素(如C、N、P、K等),這些元素是評估土地肥力的關鍵指標。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火焰的溫度非常重要。不同溫度的火,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
溫度越高,元素周期表中的蒸發物質就越豐富。
在400~500℃時,土壤有機質會完全降解和氧化,大多數C、S等養分因汽化溫度較低而揮發,
在450℃時,灰燼中99%以上的碳和氮遷移,而磷的揮發量很小。
其中,在200~250℃時,有機碳會有所損耗;而在460℃時,則完全損失。
不過,東北地區的一般火焰難以達到400℃的高溫。
秸稈燃燒速度很快,噼里啪啦一陣迅速燃盡,
如果將所有秸稈集中堆積焚燒,有可能達到高溫。
如果火勢非常猛烈,那么短時間內,有機碳含量肯定會下降,
但由于次級演替具有較高的初級生產力,有機碳可能在一年后,隨著新生物的加入和人為措施,恢復甚至超過原有水平。
如果火勢一般,那么火焰對有機碳含量的影響微乎其微。
火燒后,有機質轉化為無機物,此時會產生大量速效N、P、K,
這些物質與化肥效用相似,需及時利用,否則容易流失或與礦物結合,變得難以溶解。
但總體而言,全N、全P、全K在一定程度上減少。
火焰影響的不僅是元素,還有微生物。
一場火確實能消滅病原體,但也會殺死有益微生物。
例如,溫度升高到70~80℃,一些硝化細菌、真菌會相繼死亡,
這些微生物會產生許多酶。微生物消失后,土壤中的各種活性酶也會失去活性,令人惋惜。
但經過一段時間,微生物會自行恢復,甚至比以前更好。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m.zsliqing.cn/article/1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