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瑞典隆德大學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攻讀博士學位對個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竟然超過了失去父母的心理創傷。這項研究采用了事件研究方法,通過分析博士生在開始學業前后的精...
近期,瑞典隆德大學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攻讀博士學位對個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竟然超過了失去父母的心理創傷。這項研究采用了事件研究方法,通過分析博士生在開始學業前后的精神類藥物使用情況,得出了這一結論。研究結果發表在工作論文中,題為《博士學習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一項縱向人口研究》[1]。
近年來,關于博士生群體中心理健康問題的報道屢見不鮮。一系列調查顯示,許多博士生報告了抑郁癥狀和焦慮癥狀,引發了學術界對于研究生教育中潛在心理健康危機的關注。例如,在一項包含超過23,000名博士受訪者的Meta分析中,有24%的受訪者報告了抑郁癥狀,17%的受訪者報告了焦慮癥狀。這些數據表明,博士生面臨著顯著的心理壓力。
為了探究博士學習對精神健康護理需求的具體影響,研究人員利用了瑞典的行政記錄數據,并采用事件研究設計來識別博士學習開始前后的精神類藥物處方變化。研究將擁有相應碩士學位但未接受過藥物治療的個體作為對照組。
結果顯示,博士生使用精神類藥物的比例高于擁有碩士學位的對照群體,但低于一般人群的對照樣本。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在博士學習開始之前,博士生候選人使用精神類藥物的比例與對照組相近。然而,一旦開始博士學習,博士生使用精神類藥物的數量顯著增加。這種增長趨勢在博士學習期間持續存在,到第五年時,藥物使用量比開始前增加了約40%。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五年后,即通常也是學業的最后一年,藥物使用率出現了顯著下降。
為了評估博士學習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規模,研究人員將其與另一項重大生活事件——父母意外去世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父母意外去世后,精神類藥物使用的增加幅度約為28%,并且在第二年恢復到之前的水平。相比之下,博士學習的影響不僅更大(增加約40%),而且持續時間更長。

具體來說,博士學習開始時年齡在31歲及以上的個體比26歲以下的個體領取精神類藥物的風險高出1.51至1.65倍。女性的風險比男性高出1.67倍。在博士學習開始之前已經領取過精神類藥物的個體,在博士學習期間領取精神類藥物的可能性是沒有相關歷史記錄的個體的2.84倍。
除了醫學與健康科學領域的博士生外,其他所有學生群體和學術領域的精神類藥物使用在博士學習開始后均有所增加。
此外,屬于性別少數的博士生并未顯示出更高的精神類藥物使用風險。相比于在大學工作的博士生,在公司工作的博士生領取精神類藥物的風險低28%。這可能表明對未來就業前景或學術職業的擔憂對精神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
這項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表明博士學習與心理健康護理需求的顯著增加有關。研究結果為學術機構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關鍵的信息,幫助他們認識到博士生心理健康危機的嚴重性。未來需要采取更多措施來支持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包括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詢服務、改善工作環境以及增強就業前景的確定性。
參考文獻:
[1]Sanna Bergvall, Clara Fernstr?m, Eva Ranehill, Anna Sandberg. (2024). The Impact of PhD Studies on Mental Health—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 Study. Working papers, Lund university. Link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m.zsliqing.cn/article/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