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把這些整合成一個文檔,用RAGflow,然后選擇知識圖譜模式,實體要寫好系統名字。這樣就能分出來了。 如果再想高級一點,根據公司oa不同身份去區分,就得做二次開發了。 用dify編排工作流,在用戶交互時選擇功能進行問題分類,間接隔離知識庫,我覺得可以。但如果用戶也不知道應該選哪個系統,就很麻煩。
回答于 2025-03-07 18:00
如果純知識庫,是RAGflow更好用。對于知識庫的場景,有索引和語意兩個維度,對應眾多文件。 至于外接嘛?這是和 dify 一樣的工具
回答于 2025-03-07 17:57
如果已經是一些行業共識的知識,大概率不用單獨給rag,您試試用提示詞直接輸出試試。
回答于 2025-03-07 17:55
16g內存。如果本地部署大模型至少16g顯存,如果windows必須英偉達,如果可以ubuntu可以amd顯卡。硬盤至少100g,看知識庫要存多少文件。 加上國補,1萬以內拿下,13和14代英特爾桌面版不要買,縮缸。 比如ubuntu服務器
回答于 2025-03-07 17:54
打開【設置】-【蜂窩網絡】-【下拉找到設置】-【無線局域網與蜂窩數據】 如果仍然無法解決問題,可以在【設置】—【通用】—【還原】中嘗試還原網絡設置(此操作會讓所有保存的Wi-Fi密碼都消失,需要重新連接),再重新連接Wi-Fi看看。 也可以嘗試重啟設備之后再看看是否能夠正常登錄或退出。
回答于 2025-03-07 17:49
服務器性能差+后端服務實現的差是有可能的 但是404一般會在很前面就處理掉不會進到數據庫等邏輯里去
回答于 2025-03-07 17:38
IPv4地址總數:IPv4地址總數為2^32,即4,294,967,296個地址。掃描速度計算:假設每秒掃描1000個地址,總時間為約4294967秒,折合約49.7天。若掃描速度提升至每秒10000個地址,總時間約為429496.7296秒,即約5天。實際因素影響:網絡延遲:每個請求需等待響應,延遲增加會降低掃描速度。防護措施:防火墻或ACL可能阻止掃描...
回答于 2025-03-07 17:33
長亭的開源waf了解下,我覺得還挺好用 除非對面針對性打你 不然基本都能擋得住! 是docker部署 最好是單裝一臺服務器跑它。 那就只能做好訪問控制 只保留一個應用端口訪問 其余都做白名單 一般除非應用有通用漏洞 不然也基本不會針對性打你
回答于 2025-03-07 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