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繼位之后,繼續信任李衛,讓他擔任直隸總督。但雍正帝去世的時候讓鄂爾泰和張廷玉擔任輔政大臣,乾隆帝繼位之后又任命鄂爾泰為總理事務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和軍機大臣,可見清朝皇帝再怎么重用漢人,但最信任的也只有滿人。
李衛才能卓著,剛繼位的乾隆帝也需要能臣干吏,所以李衛奏請的事情,乾隆帝沒有一件不答應,但這并不代表乾隆帝會像雍正帝那樣信任李衛。事實上,乾隆帝對李衛屢屢壓制滿人是有所不滿的,但一直找不到借口發作。
乾隆二年,李衛上奏折說,誠親王府(乾隆帝的三叔胤祉為初代誠親王)的護衛在安州搶奪民眾的田地,要求治罪,乾隆帝準奏,并對他進行嘉獎,還賜給他四團龍補服。
這件事表面上來看是乾隆帝嘉獎了李衛,但實際上乾隆帝那時候在大搞平反,從多爾袞一直平反到胤禩和胤禟等幾個乾隆帝的叔叔。誠親王胤祉是被雍正帝圈禁而死的,他也在乾隆帝的“照顧”之列,胤祉剛死就沒多,李衛站出來對誠親王府指手畫腳,你覺得乾隆帝會怎么想?
事實上,乾隆帝一上臺就推翻了雍正帝定下的很多政策,李衛作為雍正帝的寵臣,對此也可能有些想法,所以才站出來表達一下態度。
不過李衛所做的事情不是為一己私欲,都是在為國家著想,而且也只是稍微碰了一下乾隆帝的“老虎須”,乾隆帝是不會也沒有理由把他怎么樣的。
李衛將這件事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敢于出手,但他想不到的是,得罪乾隆帝為他死后發生的一件事埋下了伏筆,那件事讓乾隆帝妒意大發,做了一件對李衛不太尊重的事情。
乾隆三年,李衛因病去世,乾隆帝下令以總督禮儀將其下葬,賜謚號敏達。李衛去世數年之后,乾隆帝第一次南巡,他在游歷杭州西湖的時候發現,西湖邊立著老百姓為李衛和他妻妾的神像,被稱為“湖山神位”。
這是當地百姓為了感謝李衛為浙江做的貢獻才這么做的,本是一件好事,但乾隆帝看到之后,心中卻酸溜溜的,于是下令將神像推倒并摧毀,還將李衛批評了一番:
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讬名立廟,甚為可異!
乾隆帝說李衛仗著雍正帝的恩寵,任性驕縱,不是個好官,現在卻立廟祭祀,李衛居心何在,他受得起嗎?
乾隆帝是個自尊心極強的人,他見百姓祭祀李衛并歌頌其功績,很得民心,乾隆帝作為最高統治者都沒有享受過這種待遇,所以他心中就嫉妒李衛了。
更何況,李衛還是前雍正朝的寵臣,所以老百姓對李衛的崇敬,跟乾隆帝半毛錢關系都沒有,乾隆帝對此自然就很不爽了。再者說了,即使李衛有功,老百姓應該祭祀雍正帝才對啊,怎么能讓一個臣子搶了風頭呢?
再加上李衛生前曾對鄂爾奇進行懲處,還不給乾隆帝的二叔胤祉面子,乾隆帝雖然無法在李衛活著的時候對他怎么樣,但在李衛死后將其神像給摧毀,以此發泄一下情緒,這點小事還是辦得到的。
乾隆帝自稱是十全老人,其實他的功勞不都是臣子們幫他打下的嘛,但他卻容不下李衛這樣對清朝有功勞的人,所以乾隆帝作為一個帝王的心胸實在不夠寬廣,甚至在某些方面來說還不如雍正帝。
最后說總結一下李衛,他大字不識幾個,歷經三朝皇帝重用,還能夠長期長期擔任總督這樣的高官,不得不說他的能力是極強的。
李衛的能力不但體現在做事情上,而且還體現在為人處世上,他雖然剛正不阿,也得罪了不少人,但他能夠做到屹立不倒,不光是憑借皇帝的庇佑,更在于他大公無私,讓別人對他無話可說,甚至連他的一些政敵也很佩服他。
值得一提的是,李衛雖然不是讀書人,但是他卻為讀書人做了很多好事,除了資助文人和興辦書院之外,李衛還曾在雍正時期的文字獄中保護浙江的文人,并努力讓雍正帝恢復了浙江學子參加會試的資格,而且那一年的會試前三甲全部都是浙江人,他因此被讀書人所喜歡,這件事現在看來確實挺神奇的。
所以說,李衛這個人確實不簡單,是漢人在清朝為官的典范,也是現在很多人需要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