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企業或單位領導,你是愿意招一個25歲的,還是一個35歲,甚至40歲的人?
限制報考年齡確實很現實。現在很多基層單位里,三十多四十歲沒有得到提拔躺平的一大堆。這些人躺平也就罷了,很多還利用單位的職權和個人的身份特殊性,在外面違規搞事。有的雖然不搞事,但在單位里搗亂。搗亂者往往不干活,但又要干涉別人干活。
這類人就是俗稱的老油條。
體制內和企業不同,企業可以直接給點補償辭退,但體制一般很難辭退。這些人往往在機關里呆了挺長時間,認識一些人,甚至和上面的一些領導也有點瓜葛,你還不敢過分得罪他。就算是沒關系背景的,遇到硬茬,領導你收拾他,他就敢在大會小會上和你拍桌子,讓你顏面掃地。
所以體制內,尤其是基層單位,對于這種老油條真的是無可奈何,頭疼不已。
坦誠講,大多數35歲才想起來考進體制的,絕大多數都是想進來混日子的,也就是來當老油條的。
當然,或許有人會說,我現在35甚至38了,我進了體制,絕對不當老油條,一定努力干活,奮發向上。
那么,你快四十歲進了一個單位,這年齡基本提拔沒戲,也就是幾乎沒有什么成長空間;單位里你的領導都是三十多的同齡人,甚至有的比你還小;你剛進來工作很多不熟悉,連剛進來兩三年的小年輕都不如;你的身體也沒法和剛畢業的小年輕比,人家小年輕為了提拔可以連續兩三天不回家,你身體受不了,家里也要回去照顧。
也就是說,你就算想拼,你也幾乎沒有可能競爭得過年輕人。
更何況,你發現體制和企業完全不同,你干還是不干,干好還是干差,工資都是一樣的。只要不犯大錯,也不會被辭退。
那么,請問,激勵你努力工作的刺激因素是什么呢?難道真的是為人民服務的情懷?
所以,別說35歲,其實在外面干了七八年,33歲左右進了基層單位的,很多都是想進來混日子的了。
基層單位因為層級低,人多,領導職數少,粥少僧多,提拔難,這種三十多四十歲的老油條現象比較突出。
就算是部委里,三十五歲你不給解決個副處級,很多人都沒什么積極性了。
一個人在體制內,沒有什么職位要求,還愿意努力干活的那一段時間,也就是最好用的時候,也就是20出頭到30出頭這10年而已。
企業不想養躺平的,其實體制也不想。
如果各個單位有招考自主權的話,我覺得很多基層單位恨不得只招28歲以內的。
很多基層單位招考沒有自主權,筆試面試都是人社部門統一組織,給自己分誰來就接著用,35歲的也沒辦法。但在有自主用人權的部委省廳里,別說35歲,你32歲進了面試,就算是學校學歷很好,面試表演很好,被錄用的概率也不大。
現在很多面向應屆生的定向選調生,年齡就卡得很嚴。而且這種定向選調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也是干部年輕化的基本要求。
從個人的角度看,公平來講,應該60歲之內沒有退休的都可以報考,這樣最公平。
但從單位用人的角度上講,領導恨不得單位全是30歲以內的年輕人。
兩者需要有一個平衡,35歲的年齡限制,就已經是很恰當的了。
假如說真的按照這位委員的建議,放開限制到38歲,那40歲的那些人又會說,為什么不能放到40歲?并且依然可以舉出一大堆理由。
那就沒完沒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