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電影在刻畫人物的同時,偏向凸顯了維護國家安全、崇尚科技、重視多元的精神內核,同時炫了一把科技上的“遙遙領先”。
《肖申克的救贖》當年奧斯卡輸給《阿甘正傳》,無數影迷鳴不平,我以前也是,至今也更喜歡看《肖》。但真去美國生活過、了解美國人的價值觀,就能理解《阿甘》獲獎的原因。《肖申克的救贖》再勵志、再感人,也是一種個人英雄主義的“individual American dream”;阿甘則是把自身的平庸投身于時代的不平庸,而鑄就的“American dream larger than myself”。
有人說,美國人很自我、很自由散漫,娛樂至死、紙醉金迷……我在美國生活過,和美國人一起工作過。告訴你,根本不是這樣簡單!
美國從來都很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并且做得好、做得高明、做得潤物細無聲。
在NBA比賽開始前,都會有美國國旗方陣表演和奏唱美國國歌的環節(現場都有,只不過國內不轉播這個);美國的軍人,社會地位很高、待遇好、很受尊敬;美國的教育,非常重視培養孩子對科學技術的興趣,科技館、NASA的科普活動都做得極好;很多美國人,工作非常勤奮、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令人欽佩。
一個國家能強大這么久,根本不是靠你看見的那點娛樂、緋聞和槍擊事件,是根植于美國人心中的愛國主義、敬業精神、科學精神以及尚武精神,也就是《奧本海默》能獲奧斯卡獎的精神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