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初幾百年都是禁止非滿族人進入關外的,雖然這讓清朝保護了其祖地,但是也帶來了一個后果,那就是東北地多人少,管理起來不好管理,如果清朝強大也就罷了,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清朝防得了內部人對東北的覬覦,但是忽視了外部勢力沙俄對東北的窺視,有人曾說,如果不是闖關東(大部分是山東和河北人)和后面放開了限制進入東北,使得東北人數激增,有可能就不只是丟了一百來萬平方公里領土。怎么說呢,沙俄就是撐著東北地多人少才來想分一杯羹的,所以面對沙俄的殘酷逼迫,清朝沒有辦法, 只能開放關外,允許漢人屯墾,以充實人口防御沙俄。于此同時,激增的人口,將軍制度已無法對關外地區進行有效治理。因此,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徐世昌、唐紹儀上書清廷,請求在關外設“省”,以治民政、守邊疆,御沙俄。這是東北設行省的開始,(東三省的叫法乾隆時期就有了)。
鑒于內外交困和落后挨打的時局,清朝政府迅速批準徐、唐二人的請求,制訂《東三省督撫辦事要綱》,廢止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將其所轄區域分別劃為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這一份《綱要》不僅僅使關外誕生了三個省,更是迎來一個為后世所熟知的名字,“東北”。其中奉天于1929年改名字為遼寧,自此,東北三省的雛形已經誕生!
后面東北三省的歷經了東北王張作霖統治:東北也由三省變成四省外加一特別行政區,分別是奉天(1929年更名遼寧)、吉林、黑龍江與新設立的熱河、東省特別行政區。
1931年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通過武力手段強占東北地區,并旋即侵占熱河,整個關外全都落入日本手中。進入偽滿洲國的東北十九省階段:奉天、錦州、濱江、安東、間島、黑河、三江、龍江、吉林、熱河、興安東、興安西、興安南、興安北,牡丹江、通化、東安、北安、四平 和2個特別市(新京、哈爾濱特別市)。
1945年抗戰勝利后,東北進入了國民政府的東北九省時期:遼寧、吉林、黑龍江、合江、嫩江、松江、興安、安東、遼北。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東北地區因為較好的工業基礎及優越的地理位置(靠近老大哥蘇聯)成為了新中國工業的搖籃。為了發展經濟和適應時代需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民政府東北9省的基礎上,將東北東部的興安盟、呼倫貝爾等草原地帶劃歸內蒙古自治區,余下部分另設4省7直轄市,形成東北13省的格局,并在省之上設置東北大區人民政府,統一管理東北各省。
1953 年后,東北的政區再次發生變動,東北大區人民政府與7座直轄市被撤銷。 1955 年,東北迎來了最后一次省級政區調整,該地區的省份由6省減少至3 省,即遼寧、吉林與黑龍江,此格局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人們口中所謂的“東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