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用三秦形容陜西大地。三秦也有歷史由來,大家都知道,秦朝是被項羽滅掉的,就是那個號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男人。那么,項羽贏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巨鹿之戰后,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攻進了秦都城咸陽,他都干了些什么呢?他把阿房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一把火給燒了(當然,史記寫的是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不一定是阿房宮),燒搶打砸完后,項羽又做了什么事呢,他的經典名言就是: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于是,便帶著大量的金銀珠寶風風光光的準備啟程回老家江東榮歸故里了,項羽走后,這塊地不可能就置之不理了,于是項羽將陜西的關中、陜北一分為三,分別封給原秦朝的三位降將: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這就是“三秦”的由來。現如今三秦大地指的是陜南,陜北,關中,合起來就是如今的陜西。
陜,字面意思是峽谷。所謂「陜西」,即陜州(今河南省陜縣)以西。宋代之前,陜西關中長期作為帝都而存在。元代以來,陜西的版圖經過了多次調整,比如將原秦故地東部疆土函谷關至陜州一帶劃給了河南;將西部隴西地區劃給甘肅了,而文化上跟四川相似的漢中,被劃入陜西。
陜西的南方與北方分界跟中國一致:那就是秦嶺,它是關中盆地與漢中盆地的天然分界,又是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分水嶺,當然了也是與四川的分界線(大巴山脈也是陜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