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考是,如果恒星公轉半徑不是非常大,那這不叫晝夜交替,這叫光的頻閃,因為公轉速度太快了;如果公轉半徑足夠大,那這個距離也只能看見滿天繁星了,因為太遠了。
非要硬說的話,可以設定幾組恒星斷斷續續的在同一軌道公轉,這樣就可以一段時間的黑夜一段時間的頻閃(感覺好傷眼),也算是另類的晝夜交替吧。
怎么說呢,當地球一光年大小,那以太陽的質量和散發出來的光,就是顆真星星,能照亮一點地球,它的距離對比對地球的大小來說,就是貼著地球。
或者這樣說,太陽只是地球內大氣層中閃爍的熒光,距離也不太夠啊,大氣層可能都太遠了,只能說是地面空氣中
這個說法呢?太陽只是地球地面的空氣中閃爍的熒光星星。
比喻一下那時相對于地球的太陽,就是現在地球上的螢火蟲。
這樣的地球都能孕育出生命了,那這種生命早就強悍成歸零者水平,還用管啥日夜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