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乾隆與皇后感情篤深,也因此皇后的去世對乾隆的情緒及個性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既而引起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先是21歲的皇長子永璜和14歲的三阿哥永璋,皆非皇后富察氏親生,因而沒有悲痛的表示,受到弘歷多次訓飭,并且聯系到立儲大事,弘歷斷然宣稱:“此二人斷不可承續大統”?;首拥膸煾怠⒅T達其中包括和親王弘晝、大學士來保、侍郎鄂容安等皆受到罰俸處分。接著,弘歷發現皇后的冊封文書譯為滿文時,誤將“皇妣”譯為“先太后”,盛怒之下,將管理翰林院的刑部尚書阿克敦按“大不敬”議罪,斬監候后赦免;刑部滿漢尚書、侍郎全堂問罪,革職留任。又因翰林院撰擬皇后祭文,用了“泉臺”二字,弘歷認為這兩字用于常人尚可,“豈可加之皇后之尊”?大學士張廷玉等受到罰俸處分。工部因辦理皇后冊寶“制造甚屬粗糙”,全堂問罪。光祿寺因置備皇后祭禮所用之餑餑、桌張“俱不潔凈鮮明”,光祿寺卿、少卿俱降級調用。禮部因冊謚皇后,儀禮舛誤,尚書及其他堂官皆受到處分。隨后,外省滿族文武官員50余人因沒有具折奏請赴京叩謁皇后梓官,受到降級或銷去軍功記錄處分。一批官員在皇后喪期內違制剃發,經查究后受到懲處。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擅自剃發,又發現有貪污行為,賜死。
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辰時,孝賢皇后葬入裕陵。乾隆帝親自護送至陵,并臨視葬入地宮。從此,乾隆帝每次到東陵謁陵都要到孝賢皇后陵即后來的裕陵給孝賢皇后奠酒賦詩。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謚,孝賢皇后全部謚號為:“ 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圣純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