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艙門打開的后果
跳傘繞不過開艙門,但在爬升、降落期間,艙門氣鎖結構是不能被打開的,平時如果有人強硬拉開,警報響起空保人員會把你制服。
而且在萬米高空中,如果要打開艙門,需要克服每平方米7噸的重力,這恐怕只有超人才能做得到。
艙門打開后果嚴重
飛機密閉狀態下,不斷增壓才做到了內外壓強平衡,才不會讓人感覺難受。艙門被拉開意味著平衡打破,低氣壓會讓人的血液泡沫化,可能會造成肺部炸裂、頭暈、呼吸困難等癥狀。
就算沒有上訴假設,艙門真的能順利拉開,氣壓的失衡會形成巨大的吸力,靠近門的乘客、物品等都會被吸出去,拿這些乘客的生命冒險,沒人會同意。
另外,你還要應對零下40~50℃的低溫,人很快就會被凍得沒有知覺,失去判斷和反應能力,飛機上很快會亂成一團,包括乘務組在內的人都會癱瘓,這時候更加危險。
萬米的氣溫
艙門打開后,萬米高空的氣壓可能會讓機體斷裂,相比于跳傘,我想這應該是禁止乘客跳傘的最大理由了!
2、超過跳傘的極限高度
第二個原因,萬米高空已經遠超極限跳傘距離的3倍!受過專業訓練的傘兵,至多敢在4000米高空進行嘗試,再高的話跳傘就是高危行為!
一萬米的高空,氣壓低到喘不過氣,人很快會窒息休克,氣溫也會把你凍到動彈不得,哪里還能打開降落傘呢?
從一萬米高空自由落體,到能呼吸過來的高度(不計空氣阻力)也要將近一分鐘,應該無人能順利度過這漫長的時間。
3、機組人員無暇教乘客跳傘,他們需要集中精力處理故障
跳傘需要專業的指導和陪同才能進行,如果普通乘客不掌握跳傘知識,就需要乘務組一個個手把手教學。
但突發狀況發生時,全體機組人員都在為怎么解決問題而努力,根本無暇組織、輔助乘客跳傘。掩護上百名乘客安全跳傘,大概也需要20多分鐘的時間,但狀況真的發生時,會給到這么多的時間嗎?與其冒險教小白如何跳傘,不如專心解決眼前的故障。
4、跳下去后的乘客生死未卜
傘是跳下去了,那后續呢?可能有的乘客飛進了海里,有的撞到了懸崖上,有的飛進山谷,也有人會摔下來......不會跳傘的乘客,根本不能掌握降落傘的飛行方向,就像蒲公英隨風飛走,后續搜救也是很大的難題,也不得不考慮這種狀況帶來的搜救成本。
全體乘客跳傘,不僅生死不能掌握,也沒有GPS告訴地面人員他們飛去了哪里,是否遇到了其他難題,搜救下來耗費的人力物力,可能不亞于巨額賠償。
5、機艙本就沒有配備降落傘
航空公司會在每趟飛機提供:救生艇、救生衣、應急滑梯、滅火設備等,唯獨就不會準備降落傘,更不允許乘客自備。
配備降落傘,一方面也會增加成本,同時給輕便的機身帶來更大的負擔。在技術上行得通,可是要犧牲載客量,以及承擔“傘未必打得開”、或者是乘客被卷入飛機,撞上飛機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