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太空的關鍵在于能源與農業革命:光伏發電、特高壓輸電、電力制氫、氨合成、甲醇合成、淀粉合成、蛋白質合成、電力農業工廠……你看看,這一系列技術都是太空開發和星級移民的前置科技。
由此可見美國蘇聯的太空爭霸思路從根本上就是有問題的,不可持續的。
太空開發不是殖民,不是火箭大炮重武器,而是真正成體系的生產建設和開荒,作為后發文明的他們沒經歷過這種階段,他們眼里的殖民就是兵器開路,掠奪可見資源,而太空環境在根本上與美洲大陸和西伯利亞是完全不同的。
地外空間是沒有經任何原住民開發的死地,自然就沒有現成的利益供你去奪取、占領、再投入。所以美蘇剛開始進軍太空爭霸時都很興奮,豪言壯語要占領月球、太空圈地,但到最后他們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太空開發與殖民有著天差地別,因而在投入持續虧損的情況下后續也只能不了了之。
中國作為古老的原生農業文明,在太空開發這件事上應該有自己的理解:“篳路藍縷”這個詞要求的不是一時之熱血,不是突發奇想的創新,更非舉世震驚的偉大功績。它所需要的是水滴石穿的耐心,失敗再重來的堅持,對自然謙遜卻又不屈的態度。
所以從頭開始搭建能源體系與合成科技樹,改造人類最基礎的能量來源和生產方式才是成為星級文明的前提,有了不依賴化石燃料的動力源你才能在太空進行生產,有了不依賴大農場和自然環境的糧食生產方式你才能在太空中維持生存。
可見中國的思路是正確的,太空開發不是競賽,真的不能急于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