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現代世界的一些主要糧食輸出區,如東歐和中國東北,都是在相對較晚的歷史時期才被大規模開發的。這些地區的農業開發和糧食生產的增加,確實與以下幾個因素密切相關:
鋼制工具的普及:鋼制工具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鋼制犁、鐮刀和其他農具使得大規模開墾和耕作變得更加可行,從而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
機械化農業: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農業機械如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的出現,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使得大規模的農業經營成為可能。
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如你所說,東歐和中國東北等地區相對人口密度較低,土地相對較新,提供了大規模農業開發的潛力。這些地區的土地資源在現代農業技術條件下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
政策和基礎設施:政府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也在推動這些地區的農業開發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蘇聯時期的大規模集體農莊和中國在20世紀后期的農業改革,都是推動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
科學技術進步: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進步,包括化肥、農藥和高產作物品種的應用,也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產量。
在這些條件的共同作用下,現代世界的一些主要糧食輸出區得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實現大規模的農業開發和高效的糧食生產。這與傳統農業社會中依靠人力和時間積累進行開墾的方式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傳統社會中,由于工具和技術的限制,農業生產效率較低,人均糧食剩余不足,限制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