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到的準格爾(也稱準噶爾)與大清的歷史關系,以及北美西進時期的對比,確實是兩個不同的歷史背景和處理方式。
準格爾汗國在17世紀和18世紀與清朝之間的關系確實復雜多變。準格爾汗國多次反叛清朝,清朝也多次給予其機會,希望通過和平手段解決沖突。然而,準格爾的反復無常和持續的叛亂最終導致了清朝的決心,采取了更加嚴厲的軍事行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對準格爾的政策從懷柔到武力鎮壓,最終在乾隆年間徹底消滅了準格爾汗國。
相比之下,北美大陸在19世紀的西進運動(即美國的“西進運動”)中,確實沒有展現出類似的“仁義寬厚”。美國政府和移民對待原住民的方式更多是通過武力征服、強制遷移和簽訂對原住民不利的條約。許多原住民部落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和迫害,最著名的例子包括“淚之路”,即1830年代對切羅基族等東部部落的強制遷移。
這兩種處理方式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政治策略和歷史條件下的不同選擇。清朝在處理準格爾問題時,雖然也有軍事行動,但在一定時期內嘗試了懷柔政策。相比之下,美國在西進過程中,更多依賴于武力和強制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歷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任何簡單的對比都有可能忽略細節和背景。理解這些歷史事件需要綜合考慮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