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下降這種感受應該是沒問題的,作為90后,我深刻記得08年奧運會前我們普通人對于奧運的關注,包括火炬傳遞方面的進度等等,當時我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看體育頻道。
分析原因的話,熱度下降一方面是因為媒體環境的變化。
體育我們關注競技精神和向上攀爬的過程,但它也是一種娛樂。隨著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興起,人們注意力被分散到了更多元的領域。觀眾越來越傾向于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觀看精彩片段,而非全程收看直播,這種“高效觀賽”方式影響了奧運會的整體關注度。
這種情況我相信大家有觀察到。
另一方面就是轉播權的收費化,這個買過NBA會員的深有體會。
體育賽事轉播朝著收費化方向發展,高昂的轉播權費用導致觀眾需要付費才能收看比賽,這在一定程度減少了觀眾群體,尤其是非鐵桿體育迷的觀看意愿。
體育明星,也是影響關注度的一方面。
那會值得我們關注的比賽項目很多,乒乓球、跳水這些就不說了,籃球我們有姚明、體操我們很強勢,包括田徑上的劉翔讓我們很多國人充滿了期待……
主辦國的準備與宣傳力度。
這次巴黎在奧運會前的準備工作中并未營造出濃厚的奧運氛圍,甚至在城市中連一條標語都沒有,這可能影響了全球觀眾對奧運會的期待感。
還有一點是參與國的關注點變化。
以我們國家為例,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國民心態的成熟,人們不再單純追求金牌數量,對奧運會關注度也相應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體現了社會進步和國民理性,同時也導致奧運會熱度相對降低。我們第一次參加奧運的時候那是什么場景,我們第一次舉辦奧運時又是怎么樣的熱情和盛況,年齡大一些的朋友對后者肯定深有體會。
其實要說證明點什么,我們早就證明了,金牌第二都好多次了。每個領域賽道大概是什么格局,大家心里也都有數。當然,對于運動員本身來說,奧運會的意義反而是最大的。很多運動員為此可以說努力了一輩子,才贏得1次站上奧運賽場的機會。
奧運會作為四年一度的全球體育盛事,其關注度本身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波動。在某些年份,由于多種因素的疊加,可能會出現關注度相對較低的情況。我覺得主要大家精力也確實有限,觀眾來說現在經濟環境下大家壓力都挺大,就沒有那么多時間關注奧運了。
不過現在既然已經出發,希望我們的奧運健兒們能取得好成績,都能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