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寶石的本質是礦物,而礦物之所以能成為寶石,有四點要求,就拿紅寶石這個紅色的剛玉礦物品種來說
1、稀有性
寶石是礦物中非常稀有的發現,就拿莫桑比克的紅寶石來說
迄今為止,作為大量抽樣作業的一部分,已在蒙特普埃茲處理了大約 180 萬噸的巖石,回收了將近 800 萬克拉不同顏色的紅寶石和藍寶石。 公司希望,2015 年能將生產力翻一番,處理 360 萬噸的巖石,最終實現年處理 1000 萬噸巖石的目標。
實際的紅寶石采收量更加難以預計。 次生礦床中,每噸含寶石的礫石所蘊藏的紅寶石量可能相差甚遠。 采收到的紅寶石的品質也參差不齊。 再以 Mugloto 3 號礦坑為例,3 號礦坑的采收率相當低:
每處理 1 噸礦石,僅能得到 0.60 到 1 克紅寶石
但是,3 號礦坑出產的紅寶石品質上乘,即使采收率低,仍能為礦場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該礦坑也出產一些 6 到 8 克的大晶體原石。 與 3 號礦坑相比,Maninge Nice 礦坑的采收率較高,每噸礦石能采收 20 到 35 克的紅寶石,但總體來說,其出產的原石價值較低。
原生礦床的整體采收率大概為每噸礦石 162 克拉,而次生礦床為每噸礦石 31 克拉。 次生礦床采收率中的每噸礦石僅指處理的礫石,不包括移除的覆蓋表土層。
2、瑰麗性
礦物寶石能夠成為珠寶首飾,尤其是稱為昂貴的寶石,瑰麗是必須的,也是最重要的要素。
一顆紅寶石從礦區挖出來,能擁有什么樣的顏色,能被切割成多大的尺寸,能擁有什么樣的凈度,這些都影響寶石本身的美麗程度,同樣也影響著稀有性。
所以即便是從礦物進入到寶石的級別,也依舊會根據瑰麗的程度來做等級的區分。
3、耐久性
這一點就更是毋庸置疑了,幾十萬,上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珠寶,如果不具備耐久性的話,無法被保存下來,也就無從去談投資或保值的價值了。那從古董珠寶上來看,絕大多數的寶石都是能保存下來的(偶爾遇到社會動蕩,一些寶石會甚至會被拆下來當做可直接流通的財產,因為寶石更便于攜帶)
4、市場流通性
能夠去送到實驗室里出具實驗報告的寶石,一半都具有比較高的價格和價值,也是許多喜歡寶石的人,去購買寶石時一定要擁有的東西。同樣,對于寶石商人來說,也并不是所有的寶石都會送去開局檢測報告,絕大部分顏色、品級達不到頂級的寶石都不會送去實驗室,只有很少一部分去送檢。
鴿血紅紅寶石是紅寶石中最珍貴的品種,因其顏色鮮艷如鴿血而得名。然而,要確定鴿血紅紅寶石在紅寶石中所占的具體百分比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這涉及到紅寶石的產量、市場需求、品質等多個因素,并且這些數據可能會隨著時間和市場情況而有所變化。以下是近幾年市場上鴿血紅紅寶石的占比情況,僅供參考:
2022年:根據GUILD寶石實驗室發布的《2022中國寶石市場報告》,在其抽樣的10,000粒紅寶石中,“鴿血紅”的占比輕微上升至78.47%。
2021年:GUILD寶石實驗室的報告顯示,在其抽樣的10,000粒紅寶石中,“鴿血紅”(包括Vivid Red和Deep Red)占比77.70%。
2020年:同樣根據GUILD實驗室彩色寶石年終報告,Vivid Red級別的鴿血紅占比為80.5%。
-----------------
那能夠滿足上面四點的,可能我們看上去很多寶石都行(幸存者偏差),但如果要能進入保值這個階段的,就又得是非常稀有的了
那會有人說,現在不是有合成和培育的寶石嘛
對!沒錯!我個人也是非常推薦合成和培育寶石的,尤其是針對本身價格就比較低的珠寶,比如幾百或者幾千塊,甚至是小幾萬的珠寶,如果只想要首飾的佩戴性,那就直接去買合成和培育就行了。
但如果要考慮保值的問題,就必須是天然的寶石,也必須是稀有的,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