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研究液體是如何流動的學者認為,之所以會有“茶壺效應”,是因為液體的壓力在澆口處低于周圍的空氣,這樣空氣就會將茶水推到唇邊和壺嘴外面。漏水不是因為水有表面張力,而是因為氣壓。
但最新的流體力學研究告訴了我們,決定了“茶壺效應”的其實是“水力毛細管效應”。它會使液體在流速比較慢的時候難以從壺口分離,于是水就看起來“粘附”在茶壺表面了。
當然,除了毛細管力以外,慣性、液體與壺壁的角度、茶壺材料的親水性都共同影響了水流聽不聽話。要想減少倒水時的滴漏,物理學家建議水嘴的唇部做得盡可能薄和尖銳,甚至可涂上超疏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