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是氫彈勝出!太陽核心只有1500萬度,遠低于氫彈的幾億度高溫,甚至都不夠引燃氫彈的(氫彈需要原子彈的高溫來引爆)。
或者,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計算一下:太陽的體積是141億億立方千米,核聚變幾乎全部發生在此體積8‰的核心里。那么,
386億億億瓦特÷(141億億立方千米×0.008)
≈34瓦特/立方米
這個數字是不是只能讓人想起燈泡,完全不像個氫彈?當然,太陽核心本身不均勻,核心中的核心的產能更高效一些,但最多也只有277瓦/立方米。
277瓦/立方米是個什么概念呢?成年人的基礎代謝大約是每天1400千卡,換算到國際單位制的功率就是1400×1000×4.2(千卡→卡→焦耳)÷24÷3600(天→秒) = 68瓦。人體體積大約是0.06立方米,68瓦/0.06立方米就是1134瓦/立方米。太陽核心的最高產能只是這個數字的四分之一。就是說,如果一個人體內用等體積的太陽核心來做能源,即使原地躺平啥也不干,也會被活活凍死,四套這樣的核心物質才剛夠養活一個人的。也就是說,如果只按單位體積產生能量的效率來算,每天吃幾頓飯的我們,效率就遠超太陽核聚變了……
所以哪里出問題了?是計算公式不對嗎?是單位換算出問題了嗎?大家各自用計算器算一算,會得到相同的結果。其實,哪里都沒問題,太陽就是這么“冷”(相對),它根本不是一顆巨型氫彈,而是一座效率奇低的巨型核反應堆,燒得特別安靜,從它誕生到現在,只損失了不到萬分之三的質量。它的巨大能量得益于它的體量,而不是其產能效率。假如氫彈是按照太陽的運作方式來工作的話,那就不是恐怖的熱核武器,而是人類夢寐以求的受控核聚變了——當然,還是希望它產能稍微高一些,要不然我們還是去吃大米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