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也就是常說的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克,或含未消化食物、膿血、黏液。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
??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
??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如果腹瀉期不及時補充液體和能量,很有可能造成體液不足從而發生虛脫等癥狀,所以一定要吃,但是又不能什么都吃。
1.發病初期
腹瀉初期癥狀主要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常伴嘔吐,嚴重的會出現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此時最好暫時禁食,讓胃腸道得到完全的休息,可以喝點電解質飲料,注意多補充水分。
2.緩解期
待癥狀緩解,可嘗試進食清流質,如少量的濃米湯、咸味較淡的面湯、藕粉、杏仁茶等。進食頻率宜少量多次,每日6~7餐為佳。
情況再好些,可改為低脂少渣半流質飲食,如蒸蛋羹、酸奶、濃米湯甩蛋花等。這類食物質地柔軟、沒有渣子、脂肪少、含少量蛋白質,不會刺激腸道,容易消化吸收。
若無胃腸不適情況,可適當增加雞肉泥米粥、面片湯、魚羹、胡蘿卜泥、土豆泥、肝泥等食物,增加膳食的多樣性。
3.恢復期
先吃些低脂少渣的軟飯,盡量減少對腸道的刺激,冬瓜、胡蘿卜、去皮西紅柿、碎嫩菜葉、南豆腐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同時還要避免食用帶有刺激性的調味品及油煎油炸的食物。這樣慢慢調養,最后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