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1月,美國諾瓦克鎮一所小學里多名學生出現急性胃腸炎的表現,但是由于那個年代科研及檢測水平有限,并沒有找到引起這種癥狀的原因。直到1972年,有研究人員把當時留存的糞便進行了處理,通過電子顯微鏡發現了一種以前沒有報道過的病毒。因為當時是在諾瓦克鎮發現的這種病毒,所以就把這個病毒命名為“諾瓦克樣病毒”。2002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根據這種病毒的特性,將其改名為“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對人普遍易感,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還可污染水、貝類(如牡蠣等)、瓜果蔬菜等食物。高溫、紫外線及高濃度氯離子可滅活諾如病毒,但是酒精及免洗洗手液對諾如病毒沒有致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