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起的“白霜”通常有兩種——糖霜和脂霜。它們都是因為儲存巧克力時,環境溫度發生變化引起的。
比如,“糖霜”,顧名思義,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糖。它往往是由于環境溫度短時間劇烈升高導致的。
比如,把在冰箱里冷藏的巧克力直接拿到室溫,就比較容易出現這種問題。
另外,如果將巧克力放在比較潮濕的環境里,也會在表面出現小水滴,產生糖霜。
而脂霜,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脂肪,跟巧克力中的可可脂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可可脂是巧克力,尤其是高品質巧克力的特色,它天然就有香濃的味道和誘人的光澤,也是人們喜愛的原因。
但可可脂對溫度非常敏感。將巧克力長期保存在22℃以上的環境中,它里面的部分可可脂就會融化并滲到巧克力表面。
而當溫度下降時,油脂會在巧克力表面重新結晶,呈現出花白的斑,看起來就像一層白霜。
那么,起“白霜”的巧克力能能不能吃呢?
其實,起白霜主要還是因為溫度變化導致的物理變化,雖然對巧克力的外觀和口感有一定影響,但并不影響食品安全。
如果味道還可以,吃吃也無妨;但如果變得不好吃了,那就丟掉吧。
畢竟吃巧克力不就是為了美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