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都是膠片拍的,膠片就是film,數碼或者錄像是video
對于原教旨主義者堅持用膠片拍電影我可是太理解了,就好比皮影戲里的皮影,你圖省錢當然可以用塑料或者樹脂來做皮影,但那是“皮”影嗎?
還有,膠片拍電影出來的是化學成像效果,來源于現實但質感高于現實,某些巨尺寸的膠片是數碼模擬不出來的,拍攝夜景和低照度影像時,膠片比數碼更清晰更有層次感,數碼則可能是一片死黑
為啥現在數碼都要使用調色等各種手段來模擬膠片感,那還不是因為因為膠片好??!
數碼的好處就是省錢,省錢,省錢,便于后期特效制作,比如星球大戰前傳就是數碼影像先行者,特效量太大了,與其膠片轉數字做特效再轉膠片,不如直接數碼
膠片,每一格都是錢,當攝影機開啟的那一刻,膠片咔嚓咔嚓轉動的時候,無論是燈光攝影演員必須飽含敬畏的全情投入,啥叫儀式感???
數碼還有一點就是放映,數字影像不會耗損,相比之下,傳統膠片在拷貝和放映時不可避免會隨著放映次數增多出現各種劃痕,但原教旨主義者認為那些劃痕也是電影的一部分,而且是獨一無二的無法復制的痕跡
膠片電影時代,你無法找到劃痕一致的電影,每個劃痕都是隨機且獨一無二的
所以昆汀喜歡用錄像帶看電影,因為錄像帶直接使用公映過的膠片轉制,畫面上有各種瑕疵,包括了那些獨一無二的膠片劃痕,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些膠片曾經取悅過觀眾,是有生命力的載體,而不是那種一板一眼的數字中間片
另外,我看老電影,也喜歡看各種沒修復的版本,所謂的膠片版,哪怕畫面再不清晰,那種飽和的質感也彌補了這一切,對比原版和修復版,就好比是一個是原相機一個是磨皮
什么藍光什么4KUHD,甚至是DVD,我都沒興趣,我只看錄像帶(當然,僅限老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