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何在?
其實很簡單:京杭大運河之所以至今千里賴通波,是因為京杭大運河需要過的船閘不多,而且落差不大。
水路和公路鐵路最大的區別在于:水路是沒法爬坡的。水路要調整水位,如果不能利用自然河流的水力坡降,就只有過船閘這一種辦法。
京航大運河雖然跨越中國東部五個流域,但懂中國地理的都明白,中國東部的平原從杭州到北京是連成一片的,中間沒有什么山嶺要過。所以京杭大運河雖然也要過幾個船閘,比如過長江,過淮河的時候,但為數不多,而且落差也不大。
黃河挾帶大量泥沙,淤積河床成為地上河,比兩岸高出十來米。所以現在的京杭大運河就沒有修建通過黃河的船閘,濟寧以北的大運河處于廢棄狀態。
然而美國十九世紀建的運河,大多數是要跨越分水嶺的。那些分水嶺,可就比黃河河床高太多了。最著名的伊利運河,連接了哈德遜河流域和五大湖流域。它全長584公里,有83座船閘,最高點和最低點之間落差172米。伊利運河建成于1825年。它的興建促成了哈德遜河入??诘募~約市的繁榮。
盡管如此,584公里83座船閘,平均7公里一座船閘,如果你坐船走過三峽大壩的船閘的話,你就可以想象那是一種什么體驗。在最密集的河段,不到一公里就是一座船閘。這也難怪現在伊利運河的主要功能是“懷古旅游”了。
大量的船閘帶來的不僅僅是使用的不便,更是高昂的建造成本和運營成本。還有一個最不好解決的問題,這種翻越分水嶺的運河,中間必然有一段水位比兩頭都高。每次船閘運用都會使這個河段失去一部分水。如果沒有足夠的水補充,那就麻煩了。
河流越靠上游,越接近分水嶺,流量越少,這是無法改變的客觀規律。翻越分水嶺的運河無可避免地受到這個問題的影響。
相比之下,京杭大運河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它在平原上連接中國東部幾條大江大河的下游,可以源源不斷地從這些江河獲取充足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