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續航、安全、顏值與品牌這些都是重要因素!
而除了這些,軟件和技術也是我們重要的考慮因素。
因為在電車的開發過程中,強調的是軟件定義汽車(Software-Defined Vehicle, SDV)。
如果軟件不好,再好的機械素質,都沒法發揮出來。這就像一個智力缺陷的人,即便手腳健全,但大腦發育不完整,依然難以從事復雜的工作。
放在新能能源汽車身上,也是同樣的道理。以電池管理系統(BMS)為例,就是通過“軟件”來監控和管理電池的。
好的軟件系統,能通過電池管理系統(BMS),更好地優化充電和放電過程,確保電池的安全和壽命。
而不好的軟件,不僅能耗表現糟糕,還會影響行車安全——可能連電池突然地發熱,都難以及時處理,導致短路、甚至起火。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剎車系統、車機控制系統、動能回收系統、車輛控制系統…都和軟件息息相關。
一旦軟件不穩定,或者有很多bug,往往出現各種故障,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這也是為什么,相對于新勢力來看,傳統車企的電車表現一般的原因——就是它們的智能化和軟件水平,還不夠給力。
還有就是電車的技術更迭很快,如果所購新車還用著幾年前的技術,這樣的新能能源汽車,肯定算不上好。
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在于技術,包括電池、電驅、電控等方面。消費者在選購時應關注廠商的技術能力。
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廠商,其技術的天花板和適配度更高,后期的升級和維修也更有保障。而那些僅僅依靠購買他人技術和功能配置的廠商,可能存在升級困難和維修不便等問題。
舉個例子:在技術上全域800v > 普通800v > 沒有800v。
不僅是充電效率的問題,相對于普通電車來說,全域800v 發熱更少,能耗更低,動能回收的效率也更高。
不要小瞧這點差距,有時候就能讓你的車,多跑幾十甚至上百公里。同時,電子元器件的壽命也會更長。
總之,要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新能源汽車,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很多,除了能耗、續航、安全、顏值與品牌外,真正優秀的電動車需要在技術、電池能量密度、電氣架構、軟件穩定性和充電效率等多個方面表現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