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了下資料,才后知后覺的發現,原來益海嘉里與中儲糧之間的關系真是錯綜復雜。中儲糧的主要任務是平抑國內食用油價格,而新加坡獨資企業益海嘉里是當前中國最大的糧油加工集團,沒有之一。這個集團最大的股東又得指向萬惡的四大糧商之一的ADM,也就是說實際是猶太人控制。簡單說,益海嘉里擁有中國國內市場上食用油的定價權。
中儲糧曾經試圖挑戰益海嘉里的定價權,但以慘敗告終。中儲糧的任務之一是穩定國內食用油價格。策略也很簡單,當市場上的食用油價格快速上漲的時候,就低價拋售毛油(初步提煉)給市場上的食用油精煉廠家以此平抑終端產品的價格
但益海嘉里是個龐然大物,中儲糧拋多少,他們就能接多少。比如,2008年中儲糧就與益海嘉里發生了一場食用油價格之戰。中儲糧前后拋售44萬噸大豆毛油,都被益海嘉里大量購入,輕松化解。
2011年,中儲糧嘗試上市自己品牌的食用油,比如在這次油罐車風波中的#金鼎食用油#,中儲糧試圖通過自己銷售終端精煉油,來限制益海嘉里。但這么十幾年做下來,有效果但效果也有限。
今年6月24日,中儲糧與#金龍魚#董事長郭孔豐在北京談判,雙方表示繼續加強和深化產業鏈合作,在共同發展的同時,為國家糧食安全發揮更大作用。
數日后,新京報良心記者,爆料油罐車混運事件。中儲糧及其旗下自有品牌金鼎一時之間被推上風口浪尖。但這個報道中卻缺乏些關鍵事實,是誰來買油?這些油罐車是中儲糧的油罐車還是獨立運營的油罐車?這些油又去了哪里?
良心記者不關心的或者沒能力做到的,沒想到卻被沒有采編權,只根據網絡公開可查信息的網友做到了。@睡前視頻基地 發布該油罐車半年來的運貨軌跡,其中有兩次都涉及金龍魚。現在來看,這一切似乎都順理成章。因為金龍魚正是中儲糧毛油的最大買家,所以油罐車去過金龍魚簡直是必然事件,
當然,網友能查到油罐車軌跡,還得感謝良心記者百密一疏,雖然良心記者細心的遮擋了車牌號,但百密一疏,視頻中的一處電子公告牌上顯示了該油罐車的車牌號。相信這會給未來的良心記者們提個醒,一定要一幀的一幀的分析視頻。不要給網友們可乘之機。
整件事情脈絡已經很清楚,賣家賣貨但是并不負責運輸。買家買貨卻對運輸車輛絕口不談,當事情被爆出來之后也是第一時間發動國內安插的媒體殖人集體發文沖熱搜甩鍋中字頭,一魚多吃。這也是外資打壓內資的一貫套路。不過,這次也確確實實沒能得逞,因為演技太拙劣
為了未來吃得起油,我堅定支持中儲糧。但該它承擔的責任,它也別想逃避,該罰罰,該換人換人,該坐牢坐牢。而且作為國之重器,更應該把標準定得更加嚴格。不要授人以柄,給人可乘之機。
除了中儲糧外,其它相關油脂企業,也應同等對待,不能說是民營、外資,就能凌駕在國內法律之上,將國人的食品安全焦慮視若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