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看思維的格局。
具有長期主義思維的所謂厲害的人,都是有著大格局的人,他們的思考格局動輒都是10年、20年、100年。
而一般人思考問題,通常只能以天為單位。
有人據此將前者稱之為富人思維,將后者稱之為窮人思維。
富人思維,就是按照年來結算收入和收益。窮人思維,就是按照天來結算收入和收益。這背后說明,長期思維是有條件的。
窮人不是不希望長期思維,而是面臨各種短期的壓力。比如短期的房租、生活開支等等。他們無法靜下心來做長期思考。比如日本有許多“日薪族”,他們大多在便利店工作,工資按照天來結算。今天賺的錢,今天花。
富人往往沒有短期的經濟壓力,能更長期去對未來進行布局。Think Long,才能ThinkBig。
貝索斯有一次問巴菲特,你毫無保留的分享了自己投資框架,為什么其他人依然做不到呢?巴菲特笑著回答,因為沒有人愿意慢慢變富。
人生如同一場長跑,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終點的位置。長期競爭力是那種,時間越長,你和其他人在這方面的差距就越大。
巴菲特就是一個長期主義者。
他99%的錢是在他50歲以后賺到的,也就是說,在他50歲之前,并沒有賺到那么多的錢。
他一直在做對的事,用一套核心算法(價值投資),常年持續到底(50年、60年……),他賺到的錢,不斷的被他放到投資當中,作為新的投資的資本,滾雪球一樣滾下去。等到一定的時間,拐點就出現了,復利效應便產生了。
所謂的復利就是,你做出一個行為,這個行為能夠產生好的結果,這個結果又反過來強化自己的這個行為,并在明天能夠帶來更大的回報,如此循環往復。
如果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做出的所有努力,對于未來沒有任何的幫助,不能有任何的疊加和積累,那么這輩子很難有所改變。
只有今天一點一點的投入,在明天能夠帶來巨大的回報,這種事情才值得我們全力以赴,只有如此我們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