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人民的選擇。
墨子的理論很符合大眾的道德觀,高贊都吹墨子的理論領先世界,是幾千年前的社會主義,太先進了,不是墨家辜負了歷史,是歷史太落后了配不上墨家。
但就是有一個問題解決不了,就是大家都吹墨家好,但就是沒幾個人真的愿意去做墨者,真的去做墨者的人,三兩下就犧牲完了。
莊子早就把墨家的問題說得很清楚了:
今墨子獨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無槨,以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愛人;以此自行,固不愛己。未敗墨子道。雖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樂而非樂,是果類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恐其不可以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離于天下,其去王也遠矣!
墨子稱道曰:“昔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跋,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圣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屐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
墨家反對娛樂,實用至上,不求物質享受,只求一心奉獻,穿破衣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生不歌,死不服,不操勞到小腿毛都掉光了,不夠資格稱墨者。
莊子認為,把這套教人,恐怕不愛人,用這套對待自己,恐怕不愛自己,是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作為大圣人自己可以做到,但奈天下何啊?
奈天下何?奈天下何啊?
吹墨家理論有多好的在座,有誰能夠按墨者的標準要求自己?別把做不到的責任推給客觀條件,現在這世道能比“相互攻伐,殺人盈野”的春秋戰國亂世糟糕?墨者在亂世中死不旋踵,你們憑什么做不到一心為他人奉獻日夜不休?難道你付出要回報?墨子千里迢迢去楚國阻止楚國攻宋,回來宋國后甚至沒人給他開城門,墨子有說什么嗎?從此覺得這個世界不值得躺平了嗎?說到底還是主觀意愿問題。
理論里的道德標準可以有多高寫多高,高到絕對政治正確,我都可以為了利天下日夜不休自苦為極不求回報了,你除了夸我還能咋樣?
但你想成為我嗎?
嘴上的認同有什么意義?真的做選擇一個個都用腳投票,都指望別人做墨者給全心全意自己奉獻,都不愿意自己做墨者全心全意奉獻別人。
這就是真正的天下之心,天下之心不是什么崇高的東西,因為這天下不過就是蕓蕓眾生組成的,捫心自問一下,你自己高尚嗎?你只是個不怎么高尚的凡人,憑什么覺得這樣的凡人組成的天下之心是大公無私的?
沒幾個人愿意日夜不休自苦為極一心給他人奉獻還不求回報,于是沒人去做墨者,墨家還怎么維持存在?有臉怪統治者打壓?一種理論若是真的廣得人心,統治者滅得掉嗎?統治者要真滅得掉,還吹什么人民史觀?
人人都覺得墨家理論崇高偉大,但是沒人愿意去做墨者,于是墨家就木了。這就是最本質的原因,一言蔽之,就是人民的選擇,選擇不是看嘴,而是看腿。
墨家一度昌盛什么原因?
因為墨子這貨真的是圣人,他說的這些高道德標準,他特么真的做得到,而且他不僅道德極端崇高,還能力極端強大,文武兼備,能著長篇理論,能辯才無敵,能帶兵打仗,甚至能一人敵國,專業干技術的干不過他順便搞技術的。
他牛到莊子這個懟天懟地的一代神人,也只能批評他的理論,不能否定他的光芒,必須承認“墨子能獨任”,墨子那套雖然不盡人情,但他自己還真做得到,呵。
所以墨家與其說是一個理論的學派,不如說是墨子這個圣人的追隨者。
墨子一死,墨家就分崩離析了。
墨家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對那些寶貴的真正的墨者用得非常浪費,堪稱“死不足惜”,用之如泥沙。
墨子手下百十人赴湯蹈火死不旋踵,這不是虛的。墨子死后,巨子孟勝為人守城,真的把180名組織精華的墨者送了。
墨者巨子孟勝,善荊之陽城君。陽城君令守于國,毀璜以為符,約曰:“符合聽之”。荊王薨,群臣攻吳起,兵于喪所,陽城君與焉,荊罪之。陽城君走,荊收其國。孟勝曰:“受人之國,與之有符。今不見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其弟子徐弱諫孟勝曰:“死而有益陽城君,死之可矣。無益也,而絕墨者于世,不可。”孟勝曰:“不然。吾于陽城君也,非師則友也,非友則臣也。不死,自今以來,求嚴師必不于墨者矣,求賢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義而繼其業者也。我將屬巨子于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賢者也,何患墨者之絕世也?”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請先死以除路。”還歿(mo4)頭前于。孟勝因使二人傳巨子于田襄子。孟勝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二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孟勝于荊,田襄子止之曰:“孟子已傳巨子于我矣,當聽。”遂反死之。墨者以為不聽巨子不察。嚴罰厚賞,不足以致此。今世之言治,多以嚴罰厚賞,此上世之若客也。
翻譯
墨家有一任巨子是孟勝,在楚國貴族陽城君的手下工作。陽城君下令孟勝帶領墨家幫助他守城,并且把璜玉分成兩半,做為符節。陽城君自己拿了一塊,給孟勝另外一塊,并定下了約定:“如果有人來接管封地,必須出示符節,如果符節符合(能夠完整地拼合在一起),就表示是我的指令。(不然就不是)”后來楚王死了,群臣圍攻追殺吳起,在楚王的葬禮上動了刀槍,陽城君也參與了這次行動。后來楚國要追究責任,陽城君就逃亡了,楚國要收回陽城這塊封地,楚國派大軍包圍了陽城,并派出使者請求收回封地。派人來收回封地的人沒有陽城君的那塊璜玉,于是孟勝說:“接受別人的封地,與別人有符節約定。今 天要收回封地,但是沒有收到符節。但是依照我的能力無法阻止我守住陽城,為了遵守信義,幫助陽城君守城,看來我不死于陽城是不可能的了。”孟勝的弟子徐弱勸阻孟勝說:“就算死,如果對陽城君有益也就算了,但是這樣做,不但對陽城君無益,還會斷絕墨家組織,我認為是不可以的。”孟勝說:“不會的。我和陽城君,我是他的老師;即使不算他的老師,我也是他的朋友;即使不算他的朋友,我也是他的手下。如果我不死,那么以后拜見良師時就不會來找墨者了,結拜好友也不會來找墨者了,尋求賢良臣子也不會來找墨者了。我是為了行墨者的道義而死,為了讓墨家能繼承事業,我將巨子的位置讓給在宋國的田襄子。田襄子是一位賢能的人,一定可以帶領墨家強大,這樣怎么怕墨家斷絕,墨者絕世呢?”徐弱說:“聽了老師你的話,我受益匪淺,那么就請我先死為你在黃泉開道吧。”于是沖出去和楚軍搏斗,死后讓墨者們將自己的頭顱送回到孟勝的前面。孟勝派遣了兩個手下帶人沖出重圍,要將巨子的令牌穿送到田襄子那里。而陽城被楚軍圍困,孟勝死了,他的弟子追隨他一起赴死的有一百八十人。沖出去的人中有兩個人終于見到了田襄子,并且把巨子令牌和孟勝的指令(傳巨子位于田襄)交給了田襄子,準備回去楚國和追隨孟勝殉葬。田襄子制止他們說:“孟勝子已經把巨子的位子傳給我了,你們要聽我的,不要回去。”但是那兩個人還是回去殉葬了。墨者認為不應該聽從巨子不明察的指令。
這么個搞法,本來真正原意做墨者的人就少,真心實意入門的難得可貴之士按照理論行事隨隨便便又送掉一大批,這樣的組織怎么可能長期存在,怎么壯大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