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運動是確權的過程,確權才能降低交易成本,客觀上也會讓地價提高。圈地運動是近代化過程中的重要一步,既要完成確權,又要考慮到封建時期的既成事實,比如領主和教會事實上擁有的權利,以及佃戶事實上擁有的權利。圈地運動本身和工業化沒有必然聯系,它開始的時候遠談不上工業化。把農民逼破產也不是容易的事,公用地要私有化需要所有使用者投票同意。如果大家沒有現金,還要投票同意拿出一部分公用地拍賣,用所得支付整個過程的費用。對于佃戶,即使要收回他們的土地,也要對他們享有的習慣權利做出合理補償。公用地私有化以后普遍地價都會上升,雖然每個人持有的面積會有一點縮水(因為拍賣了一部分用于支付費用),但剩余部分的總價值依然會翻倍地上漲。
損失土地的不僅是農民,領主和教會才是損失土地比例最大的。尤其是教會,歷史上他們有收什一稅的權利,但圈地運動后一次性買斷,后面土地增值多少都跟他們無關。
----------(分割線)
圈地運動不是說政府一聲令下,資本家找領主買地,領主樂于變現,拿到錢就讓農民滾蛋。這是深圳的做法——不補償,不安置,否則后患無窮。
現實中,領主想賣地變現,但問題在于土地有所權和使用權是分開的。資本家不會買這種產權不明的地,也沒法租這種已經被人掌握使用權的地,領主得自己先把產權明晰。然后就是漫長的游說,律師要說服佃戶同意把土地使用權變現,而且因為公用地是大家都有使用權,就需要大家投票表決。等大家把一部分公用地拍賣后拿到錢、分錢、買地,資本家才能跟確權以后的土地所有者談租地、買地。
你說讓農民破產去當工人,可當時的手工業方式是每個人把材料拿回家做工,把成品交給雇傭者。想通過讓人失業的方式搜集勞動力是不現實呢。那樣他們就被「窮人法」打擊,抓起來勞改。哪輪得上你招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