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在二戰后屬于蘇聯東方陣營,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原因:
地緣政治因素:二戰后,歐洲被劃分為東西方勢力范圍,東歐國家普遍落入蘇聯的影響之下。羅馬尼亞地處東歐,自然成為蘇聯勢力范圍的一部分。
戰后安排: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等戰后會議確定了歐洲的勢力分配,蘇聯在這些會議中獲得了對東歐國家的控制權。
政治壓力和軍事存在:蘇聯在戰后對東歐國家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壓力,并在許多國家駐扎軍隊,以確保這些國家的政府親蘇并奉行社會主義政策。
國內政治變革:在蘇聯的支持和影響下,羅馬尼亞國內的共產黨勢力得以發展壯大,并最終在1947年通過政變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社會主義共和國。
意識形態因素:在冷戰期間,意識形態的對立使得羅馬尼亞與其他東歐國家一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以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對抗。
盡管羅馬尼亞在后來的冷戰時期,尤其是在尼古拉·齊奧塞斯庫執政期間,嘗試在某些政策上與蘇聯保持一定距離,但總體上,它仍然是東方陣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