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英歌舞的起源,學界說法眾多,各執一詞。較為普遍的一種說法是,南宋時期,金兵南侵,潮汕地區的民眾為了抵御外敵,紛紛組織起義。在戰斗中,他們發現通過模仿動物的動作和形態,可以更好地鼓舞士氣、提高戰斗力 。于是,他們將這種模仿動物的動作與戰斗動作相結合,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舞蹈形式 —— 潮汕英歌舞。另一種說法認為,潮汕英歌舞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動。在古代,潮汕地區的民眾信仰神靈,每逢節慶或重大事件,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舞者會穿著華麗的服飾,手持各種道具,通過模仿動物的動作和形態,來祈求神靈的庇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舞蹈形式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具有娛樂性和競技性的民間舞蹈 —— 潮汕英歌舞。
也有學者認為是潮汕地區歷史上舉行大型祭孔儀式演化而來的;有學者認為,英歌舞的擊打動作、人物造型、服飾裝扮都與戲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是受到戲曲的影響而產生的;還有學者認為,清朝的統治者對漢族采取了高壓手段,人民便借口扮演梁山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舞著英歌以表示反抗官府欺壓而形成的。雖然具體起源尚無定論,但這些傳說和觀點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英歌舞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