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潮汕英歌舞是北方漢人南下帶來的,是“北舞南相”,這是沒有依據的,不可信。
潮汕英歌舞,顧名思義就是歌頌英雄好漢的舞蹈。民間流傳英歌舞是潮汕老百姓慶祝明末戚繼光在潮汕抗倭勝利的舞蹈。從民俗看,英歌舞是潮汕民間儺舞,集戲劇、舞蹈、武術于一體,有驅魔辟邪、祈福慶喜的意義,也借助梁山好漢,弘揚愛憎分明、英勇無畏、團結仗義的精神。
英歌舞內容有典型的潮汕地方特色,面譜、服飾、鼓樂都是潮劇元素。武術是南拳套路動作。用《水滸傳》故事作為表演腳本,也與潮汕民間廟會、戲曲演出內容一樣,是群眾喜聞樂見的題材。以前的英歌舞演出,還有穿插潮劇表演。一些隊伍出行前,還要到本村祠堂舉行祭祀活動。英歌舞充滿本土氣息,潮味濃厚。
英歌舞在潮汕已流行幾百年了,與龍舟賽和醒獅舞、蜈蚣舞、游神賽會的“營標、營老爺”等活動一樣,都是民間節日和重大喜慶活動時必備的群眾性演出項目,植根潮汕土壤,深入潮汕人心。
當然,傳統文化都是在學習、交融中傳承發展的。潮汕英歌舞也可以有融入閩南跳鼓舞、北方秧歌舞等元素,但可以肯定的是,英歌舞是潮汕獨有的傳統民俗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