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二戰后建立的一套國際貨幣管理體系,于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上確立。其核心目標是為戰后經濟重建提供穩定的貨幣環境,并防止像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那樣的經濟動蕩。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特點包括:
固定匯率制度: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元則與黃金掛鉤,黃金價格固定為每盎司35美元。這意味著各國貨幣通過美元間接與黃金掛鉤,從而形成了一種固定匯率制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成立:IMF負責監督國際貨幣體系,提供短期金融援助,以幫助成員國解決國際收支問題。世界銀行則專注于提供長期貸款以支持經濟發展和重建。
美元的中心地位:由于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美元成為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中的主要儲備貨幣。
布雷頓森林體系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運行良好,促進了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然而,隨著美國經濟面臨壓力、黃金儲備不足以及其他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固定匯率制度開始遇到挑戰。最終,該體系于1971年崩潰,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暫停美元兌換黃金,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終結,世界各國逐漸轉向浮動匯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