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宴席有一個講究,那就是菜要改刀、肉要脫骨、蝦蟹貝類要脫殼。
如果是整雞整鴨等禽類,報菜名之后要進行現場脫骨處理。比如整雞,就要拆撕。烤鴨現片。
宴席就不存在桌上啐骨頭渣子的情況。這也是衡量餐廳檔次的一個標準。讓客人動手掰螃蟹殼,噗噗吐各種渣子,那就是打后廚的臉。
連骨頭、殼、果皮都處理不明白,那說明這個餐廳就沒有搞宴席的資格,就是大眾菜館、大排檔的水平。
(實際上,以天津為例,只要能承接婚宴的飯店,基本上都能處理明白。大眾飯店包桌,你和廚師提要求,廚師也能辦到,這不是會不會的問題,是懶不懶的問題)
高端宴席,菜品一般有幾個講究。不能帶骨頭帶刺兒,不能滋油滋湯兒,不能用手抓。
因為吐渣子不雅觀。滋油啥的臟衣服。手抓臟手。
例如宴請外賓、領導。
一幫人一邊吃一邊往小盆里啐魚刺,那不成了植物大戰僵尸了?再不小心啐別人臉上,惡心不惡心?
帶骨頭帶刺,卡嗓子眼怎么辦?
你吃個爆汁水煎包,滋一身油怎么辦?滋別人臉上怎么辦?燙著舌頭怎么辦?
一人一個大雞腿,手抓著啃?油蹭一臉拿什么擦?吃一半有人敬酒,拿不拿酒杯?啃一半萬一肉掉褲子上了怎么辦?
比起用什么裝碎渣,這些問題更重要,也存在更大的風險。所以宴會都盡量不做產生餐余碎渣的菜。
上菜前桌子干干凈凈,吃完飯還是干干凈凈,這樣才體面。萬一人家吃完飯還談點事兒呢?守著一桌子垃圾談嗎?
降格到民間普通家常宴席、商務宴席,差不多也是一樣的概念。就是盡量不上吐骨頭吐渣子的菜。
像是扒肘子、羊排這種帶骨的菜,上桌后需要服務員進行骨肉分離,拆成適合筷子夾起來的塊兒。海鮮要預先做到殼肉分離,夾菜的時候直接把肉夾走,或者在夾菜時候可以隨手拆殼。
魚就不說了,宴席能上桌的魚,就沒有需要夾到碗里擇刺兒的。
例如清蒸魚,或者松鼠鱖魚之類的,本身已經改刀了。直接下筷子往下扒拉肉就行。
這種宴席上的魚,大多已經脫骨了。現在很多大飯店,清蒸魚都沒有中間那根脊骨。直接踢掉骨頭和刺,把魚一分兩開,立在盤子里。
因為沿海地區有講究,魚不能翻身。過去吃魚,吃完一扇得請服務員來拆骨。現在直接改刀就剩純肉了。
包括吃魚頭,宴席也沒有抱著魚頭嗦啦的,要吃拆燴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