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馬如果不是用于戰爭,他的價值真的非常低。
豬咱們就不說了,就說牛羊馬做對比,三個里面馬是最能吃的,也是最能拉的,也是最占草場的,還是最不長肉的……
據說如果一塊草場能養五頭牛的話,換成馬就只能養一匹,這可能是因為牛的消化能力要比馬強得多,所以牛拉得牛糞也要比馬糞少很多。
還有句話叫“馬無夜草不肥”,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想要把馬養好還真的就要給他吃夜宵,據說馬在自然狀態下一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吃草。
所以你就想吧,你養馬總不能讓人家比野生過得還慘吧?
如果參加拉力賽的話,要提前幾周給馬喂“細料”,也就是在草里面加上各種豆子用來給馬增加蛋白質,營養不足馬是跑不動的。
其實這些都還好,畢竟現在有人工飼料,尤其麻煩的是馬這種動物特別需要空間,不像牛羊你可以密集飼養,馬如果太密集了會得“抑郁癥”,活不長。
而且馬還必須“見天”,不能圈養在馬廄里,那樣也會得“抑郁癥”。
不但得放出去吃草,偶爾還得讓他們瘋跑。
跑完了還得注意保暖和衛生,否則他會“感冒”。
要給他們刷毛洗澡,要釘馬掌,不同的路況還要換不同的馬掌,哪一點弄不好他都會生病,是不是覺得比養孩子還難?
如果是戰馬那就更復雜了,估計馬場馬術那些內容都要練,什么慢步、快步、輕快步、越障礙、聽口令……
畢竟是玩命的事,一個騎兵如果坐騎不聽話他敢上戰場嗎?
之前說了馬特別膽小,很容易受驚,戰場上那個環境如果是沒有受過訓練的馬,上去分分鐘就驚了,所以還得訓練他適應各種環境。
我們騎著參加拉力賽的馬一般都是老鄉訓練熟了的馬,而且很多都參加過幾次拉力賽了,但即便如此仍然還是很容易驚。
例如有一次我騎著一匹冠軍馬,就是在正常路上快步。
結果正前方路上被風吹過來一個白色塑料袋,馬的兩個眼睛在側面,正前方正好有一個盲區,塑料袋正好就從盲區過來。
馬跑著跑著突然在視野里出現了一個不明飛行物,一下子就驚了,從旁邊四十五度的大陡坡直接沖下去了,拉都拉不住。
好在我騎得熟了,不然摔下馬至少也是個骨折。你就想象一下,這種事如果發生在戰場上是什么后果?
現代人養馬還這么費勁,古代養馬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吧,好地都是要種莊稼的,種莊稼尚且養不活人,哪還有地方養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