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折舊的平均年限法(直線法)和年數總和法是兩種不同的折舊方法,主要區別如下:
1. 定義與核心邏輯
2. 計算公式
年折舊額=原值?-?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text{年折舊額} = \frac{\text{原值 - 殘值}}{\text{預計使用年限}}
年折舊額=預計使用年限原值?-?殘值?
年折舊額=(原值?-?殘值)×剩余使用年數年數總和
\text{年折舊額} = (\text{原值 - 殘值}) \times \frac{\text{剩余使用年數}}{\text{年數總和}}
年折舊額=(原值?-?殘值)×年數總和剩余使用年數?
年數總和 = 1+2+3+?+n=n(n+1)21 + 2 + 3 + \cdots + n = \frac{n(n+1)}{2}1+2+3+?+n=2n(n+1)?(nnn 為使用年限)
3. 折舊額趨勢
4. 對財務報表和稅負的影響
-
平均年限法:
- 利潤穩定:各年費用均衡,利潤波動小。
- 稅負均勻:所得稅繳納較平緩。
-
年數總和法:
- 早期費用高:降低前期利潤,可能延緩納稅(稅收遞延)。
- 匹配成本與收益:適合技術迭代快的資產,更符合“收入費用配比”原則。
5. 適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