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固定資產后續支出的資本化條件
根據會計準則,后續支出只有在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才能資本化:
- 經濟利益的增加:支出顯著提高了資產的使用壽命、生產能力、安全性或合規性(例如通過重大升級改造或滿足新的法定要求);
- 可靠計量:支出金額能夠可靠計量。
若費用僅為維持原有功能或滿足日常合規要求(如定期安全檢查),則通常作為費用化處理(計入當期損益)。
2. 具體場景分析
(1)審圖費
- 若為改造/升級:如果審圖費是因對轉讓資產進行結構性改造(如擴建、功能升級)而發生,且改造顯著提升了資產性能,可資本化為資產成本。
- 若為常規審批:若僅為資產轉讓后的登記或常規審批(未改變資產狀態),應費用化。
(2)消防安全檢查費
- 法定強制要求:若檢查是法律強制要求且是資產投入使用的前提(如首次安全檢查),可能視為使資產達到可使用狀態的必要支出,可資本化。
- 周期性檢查:若屬于日常維護性檢查(如年度消防檢查),應費用化。
3. 集團內部轉讓的特殊性
- 初始確認價值:接收方按公允價值(或協議價)確認資產入賬價值,與轉讓方賬面價值無關。
- 后續支出獨立判斷:后續費用是否資本化取決于支出本身性質,與內部交易無關。
4. 操作建議
- 明確費用性質:區分費用屬于“重大升級/合規前置條件”還是“日常維護”。
- 文檔留存:保留改造方案、檢查報告等證明支出必要性的文件。
- 一致性原則:同類支出處理方式需保持一貫性。
結論
- 可以資本化:若審圖費、消防檢查費是為滿足新的使用要求或法定準入條件(如資產改造后首次驗收),且顯著提升資產價值。
- 應費用化:若屬于常規性、周期性維護或未改變資產狀態的合規性支出。
建議結合具體業務實質與會計師或審計師溝通,確保符合準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