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不停地生活「學習」,學爬、走、說話……自信是從生活技能到學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沒有自信,孩子就會變得害羞,觀察別人,甚至隱藏自己,進行攻擊。
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著孩子成長的每一步。以下15種親子關系模式非常有利于培養孩子從小的自信心。讓我們看看你做了多少?
1、讓孩子覺得自己需要被需要
讓孩子用討論的語氣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報紙給媽媽好嗎?”讓孩子知道自己被需要是提高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2、讓孩子選擇自己的衣服
給孩子買衣服,讓孩子選擇自己的顏色和款式。也許你不喜歡他選擇的顏色,但不要否認他的眼睛。孩子的意見被重視和尊重是他自信的開始。
3、不要把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
“你看,姐姐已經數過了,你還沒有,害羞”,經常用這種語氣和孩子說話,只會讓孩子感到尷尬,懷疑自己。
父母應該記住,即使孩子真的比別人的孩子更懂事,也不要總是在面前強調。你知道,總是把比他強的孩子和他比較,最能挫敗孩子的信心。
4、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讓孩子學會獨立清潔襪子和汽車。即使洗不干凈,對于孩子來說,如果你能從每一件小事中獲得你對他的認可,你也能讓他充滿自信。
5、與孩子平等相處和交流
和孩子們一起看他最喜歡的卡通片,和他討論他最喜歡的角色和臺詞,并對他的觀點感興趣。平等的關系和溝通是給他信心的階梯。
6、讓孩子多和同齡人玩耍
讓孩子接近陌生的孩子,積極鼓勵他與各個年齡段的人自由交流。培養他的社交技能實際上是培養他的自信。
7、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機會
周末帶孩子出去征求他的意見,但不要問“你想去哪里”,而是這樣問“你想去動物園還是博物館”,給他選擇的范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增加對自己的信心。
8、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
當孩子問問題時,你應該耐心地傾聽。如果你不能回答,誠實地告訴他不要假裝知道。讓他知道任何人都做不到,消除他對他人的敬畏,從而增加他的信心。
9、不要嘲笑孩子
當孩子第一次學會說話時,你教他“大西瓜”,他卻說“大西抓”。不要嘲笑他,也不要故意強調,在另一個時間教他。在兒童語言學習期間,你的嘲笑會使他對學習語言失去信心和興趣。
10、偶爾讓孩子當家
帶孩子去超市,把付款交給他,讓他交給收銀員。即使他不能算賬,至少可以讓他知道:
首先,錢可以買到東西;第二,在超市拿東西需要在收銀臺付款,讓他知道購物過程;第三,也可以讓孩子掌握零花錢,讓他負責,會增加他對生活的信心。
11、教他從小就認出自己的長相
例如,告訴他,雖然他不是一只大眼睛,但只要小眼睛有上帝,他就會看起來很好。因為很多缺乏自信往往來自于對自己外表的不認可。
不要總是給孩子起外號,比如“小胖墩”“小胖妞”等等。
12、不要阻止他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
當你發現你的孩子喜歡玩可樂瓶、紙盒和其他廢物時,不要武斷地阻止他。孩子們喜歡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你阻止了他的興趣,也就是說,挫傷了他探索的信心。
13、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幫助他分析
孩子遇到挫折,用溫和的語氣和他一起分析這段經歷,比盲目地指責孩子做得不好,問錯誤的原因更重要。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該重新鼓起他的信心。
14、玩游戲時遇到困難,鼓勵他自己解決
例如,當孩子在玩拼圖或組裝機器人時遇到困難時,父母可以鼓勵他繼續探索并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我真的想不出辦法。你可以從側面給出建議。當孩子克服困難,自己完成某件事時,幸福和自信必須翻倍。
15、孩子進步的時候要具體表揚。
與孩子相處,經常尋找具體的理由來表揚,用表揚的語言鼓勵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揚孩子。可以說:“寶寶可以自己吃飯,太棒了”“寶寶知道把鞋子放好,很好”,但不要只是隨便說。“寶寶真棒”“我的寶寶是最好的”。你知道,具體的贊美可以給他信心,空洞的贊美會讓他自滿和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