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長沙晚報》報道,同盛湖國際實驗學校組織了30名企業主和董事長的孩子,從湖北宜昌步行700多公里,經過9個縣市,成功完成了磨練訓練,安全歸來。在這些學生中,最小的只有12歲,最大的只有16歲。
我覺得這種磨練訓練很好,堪稱吃苦耐勞教育的典范。同升湖學校為其他學校樹立了榜樣。
現在的學校教育不僅要注重考試成績,還要注重學習成績。學生不應該被培養成只能參加考試的機器,而應該被培養成思維健全、人格健全、反應敏捷、行動敏捷的機器。
學校教育,一切都要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能力和興趣,使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任何方面的教育都不應該被浪費,尤其是勤勞教育。
早在100多年前,就提出了這一教育理念。由于種種原因,百年后的今天,它仍然沒有得到真正的應用和實施,這不能說是一種悲哀。
學校教育應該教學生先做人,然后成為人才。然而,目前的學校教育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本末倒置只取決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只要學生的考試成績高,他們就會好起來。他們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其他習慣、生活和工作教育。
此外,中國GJ庭教育也存在問題。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他們享受著祖先和父母的各種關懷,更多的是四位老人和六位父母的愛。好吃的,孩子先吃;好玩的,孩子先玩。孩子們還不滿意,養成了以我為中心、傲慢、傲慢、自尊的獨生子女,導致孩子們被寵壞、獨斷專橫、挑食、吃獨食等壞習慣。長輩們的過度溺愛使他們成為家里的小皇帝和公主。在家里,什么都不做,衣服伸手,食物張開嘴;在學校,只關心學業成績,雖然學校每周有兩門體育課,但他們不好,跑步開始,有人離開隊列,步行,自愿落后,沒有努力工作精神,回家向父母抱怨,對父母撒嬌——唉,今天的體育課,累死我了!在吃什么苦之前,父母都很心疼,一直在安慰他們。
孩子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有讓他們從小經歷更多的挫折、失敗和艱苦的教育,他們的心才能有足夠的承受能力來接受各種社會挑戰。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承擔更大的責任,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因此,培養孩子的艱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父母必須在家庭教育中彌補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