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和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認為,1-6歲教育不好,12-18歲的青少年教育已成為一個大問題。從小缺乏父愛的女孩長大后很容易早戀。
因為愛父的情節,一些沒有父愛的女孩在進入青春期后很容易愛上一些年長的男人。因為孩子在6歲之前有嚴重的心理依戀。在青春期,父親應該經常和女兒交流。女孩對異性的價值判斷,往往是從認識父親開始的,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教女兒一些與異性交往的技巧。專家建議,如果家庭有12歲以下的孩子,父母最好不要在其他地方工作或調動。
在發現女孩的早戀后,父母應該盡快介入,但最好不要面對面地質問題,而是通過寫信來交流。父母不妨寫一封信來祝賀她長大,或者告訴她他們的初戀故事。然后告訴孩子真愛是什么,愛需要承擔責任,最后,是充分信任孩子,讓她掌握自己的衡量權。
曾經有這樣一個女孩,她喜歡班上的一個男孩,結果學習成績下降了。后來,她的母親發現了她的秘密,但沒有當面責罵她,而是讓她報名參加了夏令營。女兒回來后,媽媽問她是否在夏令營里遇到了很多優秀的同齡男同學。女兒說是的,她媽媽告訴她,大學里會有更多的朋友見面。如果她這么早就付出了青春,她不會錯過一片森林嗎。母親的勸誡是有效的,女兒決定把這種朦朧的感覺埋在心里。
○利用電視、報紙和生活場景,自然、適當地教育,也可以通過講述朋友和孩子的故事來影響她。
○充分的指導和照顧。一般來說,父母很難談論青少年男女的生理變化、生殖器官結構和保健。家長可以買一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青少年科普書,放在桌子上讓孩子自己看,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警惕女兒的變化。孩子的以下現象值得家長警惕:有曠課,深夜不歸;接觸校外不三不四的人;課堂上恍惚;興奮,突然狂喜和悲傷;鬼鬼祟祟,嘀咕;過度追求打扮;突然大手大腳;突然不愛說話,眼神發呆;成績明顯下降;飲食和日常生活不正常,經常往外看。
○父親應該承擔責任。事實上,女兒最初對異性的看法來自父親。父親應該教育女兒如何看待男孩和他們的表情。
○做一個孩子的榜樣。父母應該對生活有一種健康的態度。如果成年人在私生活中非常隨意,直言不諱,說一些粗俗和低級的話,就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書面談話。書面語言給孩子留下了反復欣賞的人生哲學,供孩子思考和記憶,這往往成為面試的有力幫助,尤其是面對面難以說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