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孩子,尤其是幼兒,需要依靠父母來塑造。然而,塑造必須根據塑造材料的特點來理解孩子的童心。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之所以熱情地塑造孩子的未來,往往表現出一些疑慮、擔憂甚至無助,是因為父母本身就有與童心世界隔絕的心理障礙。
我該怎么辦?關鍵是當父母和孩子相處時,他們會暫時回到童年的世界,暫時改變他們的心理位置,以提高他們對孩子童心的理解。
充分的理解
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心理。他們渴望被父母理解。例如,他們熱衷于游戲。不管父母是否認可,游戲總是他們的主導活動。即使入學后,他們也不會離開游戲。如果父母阻止孩子玩游戲,認為孩子越玩越野,試圖束縛他們的手腳,最終只會剝奪孩子的童年。當然,有必要引導和安排孩子的游戲。什么是充分的理解?充分理解就是盡可能理解孩子的需求、興趣和情緒……總的來說,要盡量了解孩子獨特的心理體驗和心理表現,拋開父母的主觀經驗,客觀地反映孩子的本來面目。
靈敏的感受
對童心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對孩子的充分理解上,否則,還是會被動的。孩子有自己的情緒和思想問題。例如,當他們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很難實現自己的愿望,或者在游戲和其他活動中遇到一些困難時,他們的情緒會波動,他們的思想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困擾。父母能否敏感地及時觀察和感受這種波動和麻煩,并試圖幫助解決極其自然的情況,已經成為童心理解的另一個重要標志和體現。在這種情況下,有些父母可以理解孩子的心理,但對孩子的情緒和行為缺乏敏感性,不能敏感地發現和觀察孩子的心理變化。事實上,這是因為父母的心理并沒有真正與孩子的心理融為一體,所以孩子會產生不被父母認可和理解的錯覺。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有意無意地遠離父母的心理,父母暫時回到童年世界的心理會被孩子推回成人世界。
適度的母愛
母愛對兒童的心理發展至關重要。沒有熱烈的母愛,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系就會破裂,形成未來難以填補的心理空間。但母愛必須是適度的。過度的母愛只能是溺愛,溺愛的結果必然會導致孩子真正的自我損失,這樣的孩子只能生活在借來的自己很長一段時間,未來必須是無能的,脆弱的,難以基于社會。
合理的期望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誰不希望孩子將來有所成就?然而,我們希望,如果我們脫離孩子自身的心理發展水平和承受能力,我們將要求他們成龍成鳳,這不僅不切實際,而且嚴重挫傷了他們的正常心理。一旦遭受挫折或打擊,他們就會失去信心,情緒直線下降。如果這種經歷太多,必然會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有童心理解的父母一定會對孩子有一定的期望,但這種期望是合理的,可以成為激勵孩子的力量。因為這種期望可以根據實事求是來評價孩子的能力,照顧孩子的需求和興趣,這是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通過努力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