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太后的奢侈已被清朝《宮女談往錄》歷史記載:
1.?慈禧不喜歡熏香,一年四季用新鮮水果熏殿。儲秀宮長年放幾個大缸,一缸裝幾十斤水果,一年少說得用掉幾萬斤水果聞味兒。
2. 慈禧的早膳,有各種粥:如稻米粥,有玉田紅稻米、江南的香糯米、薏仁米等,也有八寶蓮子粥。茶湯:有各種的茶湯,如杏仁茶、鮮豆?jié){、牛骨髓茶湯等。和二十幾樣早點:八珍粥、雞絲粥,有麻醬燒餅、油酥燒餅、白馬蹄、蘿卜絲餅、清油餅、焦圈、糖包、糖餅,也有清真的炸纟散子(馓子)、炸回頭,有豆制品的素什錦,也有鹵制品,如鹵鴨肝、鹵雞脯等等。
3. 慈禧用的手紙:手紙是宮女加工好的。領來細軟的白綿紙,先把一大張分開裁好,再輕輕地噴上一點水,噴得比霧還細。這一點我們都能辦到,我們經(jīng)常比賽,同時含上一口水,同時噴出,看誰的力氣足,噴的時間長,霧星又勻又細。俗話說:拙裁縫,巧熨斗,這也是做針線活的一種技術,我們都下死勁地練。把紙噴得發(fā)潮發(fā)蔫以后,用銅熨斗輕輕地走兩遍,隨后再裁成長條,墊上濕布,用熱熨斗在紙上只要一來一往就成了。千萬不可烙糊,糊紙發(fā)脆,愛碎,就不能用了。這樣把又柔軟、又干凈、又有棱角的便紙,折疊好備用。熨兩遍,一是圖干凈,二是要把紙毛熨倒了。不帶毛的紙發(fā)滑,帶毛的紙又發(fā)澀,只有把紙毛熨倒了的紙最好用。便紙經(jīng)常是放在更衣間里南窗子的茶幾底下的一個木盒子里。
4. 慈禧用的官房,也就是便盆:一提起傳官房來,老宮女又眉飛色舞了。她說:“哎唷,老太后用的官房,真真地可以說是件國寶,要是現(xiàn)在,可以拿到萬國展覽會上去展覽。我不是眼皮子淺,自從離開宮里以后還沒有看到那樣精美的東西。”老宮女是見過世面的人,她連連地贊不絕口,一定是件值得夸贊的東西。
她說:“官房有各式各樣的,一般瓷盆比較多,可老太后常用的是檀香木刻的,外邊刻著一條大壁虎。啊呀!這條大壁虎刻得不用說有多好看了,它好像碰到什么獵物要進行捕捉一樣,四只爪子狠狠地抓著地,這就是官房底座的四條腿;身上有隱隱的鱗,仿佛都張起來了;肚子鼓鼓地憋足了氣,活像一個扁平的大葫蘆,這正好作官房的肚子;尾巴緊緊地卷起來,尾梢折回來和尾柄相交形成一個8字形,巧妙地做成了官房的后把手,壁虎頭翹起來,向后微仰著,緊貼在官房肚子上,下頜稍稍凸出,和后邊的尾巴正好是平行的地位,手的虎口恰好可以托住,正好做為前面的把手,壁虎頭往后扭著,兩眼向上注視著騎在背上的人,嘴略略地張開一條縫,縫內(nèi)恰好可以銜著手紙;兩只眼睛鑲著紅紅的不知叫什么的寶石,閃亮閃亮的。整個官房比瓷盆略高一些,可以騎在上面。官房的口是略張的橢圓形,有蓋,蓋的正中臥著一條螭虎,做為提手。這也是老太后非常心愛的東西。我當差的時候,已經(jīng)是老太后的晚年了,約在她五十七歲到六十五歲這個階段。老太后晚年腸胃不和,經(jīng)常要用官房。所以我對這件東西非常熟悉。以后我也打聽過這件東西的下落,有的老太監(jiān)說隨著太后上東陵了,有的說大概是‘賓天’了。清朝有這樣一種風俗,皇上、太后、皇后死了,在百日期內(nèi),遺物除賞賜給親貴外,其余一律用火化的儀式燒掉,這就叫賓天。回想起來,我不知有多少次看著老太后騎在上面,用手紙逗著大壁虎玩。“大壁虎的肚里,是香木的細末,要干松而蓬蓬著,便物下墜后,立即滾入香木末里,被香木末包起來,根本看不見臟東西,當然更不會有什么惡氣味了。 ”
5. 慈禧用的胭脂:“首先,要選花。標準是要一色砂紅的。花和花的顏色并不一樣,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把花放在一起,那顏色就分辨出來了。一個瓣的顏色也不一樣,上下之間,顏色就有差別。因此,要一瓣一瓣地挑,要一瓣一瓣地選。這樣造出胭脂來才能保證純正的紅色。幾百斤玫瑰花,也只能挑出一二十斤瓣來。內(nèi)廷制造,一不怕費料,二不怕費工,只求精益求精,沒這兩條,說是御制,都是冒牌。 ”“選好以后,用石臼搗。石臼較深,像藥店里的乳磨,但不是縮口,杵也是漢白玉的,切忌用金屬。用石杵搗成原漿,再用細紗布過濾。紗布洗過熨平不許帶毛絲。就這樣制成清凈的花汁。然后把花汁注入備好的胭脂缸時。搗玫瑰時要適當加點明礬。說這樣顏色才能抓住肉,才不是浮色。 ”“再把蠶絲綿剪成小小的方塊或圓塊,疊成五六層放在胭脂缸里浸泡。浸泡要十多天,要讓絲綿帶上一層厚汁。然后取出,隔著玻璃窗子曬,免得沾上塵土。千萬不能烤,一烤就變色。“用的時候,小手指把溫水蘸一蘸灑在胭脂上,使胭脂化開,就可以涂手涂臉了,但涂唇是不行的。涂唇是把絲綿胭脂卷成細卷,用細卷向嘴唇上一轉,或是用玉搔頭(簪子名)在絲綿胭脂上一轉,再點唇。老太后是非常考究的,對這些事絲毫也不馬虎。 ”
6. 慈禧的襪子:老太后對于襪子也是非常考究的。用老太后自己的話來說:對鞋、襪子一點也不能委屈,稍微不合適就全身不舒服。老太后穿的襪子的原料是純白軟綢。需要知道,綢子是沒有伸縮性的,所以做起來必須合腳,最困難的是當時的襪子在腳前腳后有兩道合縫,前邊的縫像脊梁一樣,正在腳背上,這可是關鍵,如果線掐得不直,線又縫得有松有緊,襪子就容易在腳上滾,襪線就歪歪扭扭,因此,要求裁縫技術非常高。再說,腳的迎面襪子上有條縫,像條小蜈蚣似的,那有多難看呀,必須讓能工巧匠沿著前后合縫繡上花,掩蓋住合縫造成的缺陷,這樣一來,每雙襪子花費的工就大了。老太后的襪子不管多么精致,也只穿一次,決不再穿第二次。算起來,每天至少要換一雙新的。就算繡工是非常熟練的能手,也要七、八天才能繡成一雙,算來一年要用三千個工供老太后穿襪子,加上采買、原料、工匠的膳宿生活等,光穿襪子一項,老太后一年就需要一萬多兩銀子。 ”
反正慈禧這老娘們兒的敗家程度,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她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