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陪寶寶上早教課,看到一個3歲多的小女孩驚恐地拖著媽媽的衣服,哭著求她不愿意獨立進教室。雖然這種情況在這個年齡很常見,但這是第一次看到這樣一個哭得如此令人心碎和驚心動魄的嬰兒。
因此,母親不得不抱著孩子在課堂外安撫她的情緒,試圖讓孩子平靜下來。當女兒的情緒稍微放松時,母親遺憾地對我說:“唉,都怪我,孩子太沒有安全感了,跟我以前的做法有很大關系!”
她說:女兒三四個月左右放下就哭,抱起來就好。老公覺得她習慣了孩子,大人受不了。后來她聽了一句話“孩子多抱會壞”,開始刻意訓練孩子。
每當女兒哭的時候,她都會哭。當她是母親時,她看著手表,等待10分鐘后再抱著手表。有時候,孩子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里哭累了,睡著了,她覺得這種方法有效。
慢慢地,孩子們不必擁抱或哄自己入睡,但新的問題也來了——孩子們越來越沒有自信和安全感。
過去,當成年人陪她上課時,她的孩子不得不帶著她的母親放手。老師讓她去體驗一個活動,她不能去。現在是獨立上課的時候了。其他孩子可以很快過渡,她的孩子每節課都會哭。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兩個月沒有獨立上課了。
現在想想,真后悔當初的做法!
完全理解母親的心情。每當母親在育兒的道路上踩到雷聲時,她總是想打自己兩巴掌。更重要的是,這只是一個擁抱可以解決的問題……
但一開始,為什么我們如此執迷不悟,迷信這些不抱不哄的魔鬼訓練方法呢?
原因可能是:我們太焦慮了。
馬伊琍曾在微博上遺憾地寫道:
只是因為當時一本英國著名的皇家育兒教師的書很受歡迎。書嚴格規定了孩子出生后各個階段的作息時間,要求即使孩子早上6點睡覺,也要果斷打開窗簾喚醒孩子。晚上睡覺前,要求媽媽面無表情,不要說話,不要和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觸,防止孩子興奮。作者說,只要嚴格按照她的方法訓練,滿月基本上可以整夜睡覺!
馬伊琍反思:“這是一個多么荒謬的目標啊!只要你是一個人,總有一天會睡一整天,他自己的孩子,當他最弱最需要你擁抱他來安慰他即使晚上睡不著,與他漫長的生活不值得嗎?”
所以第二個孩子出生后,她沒有任何訓練,哭著抱著,餓著喂,半夜醒來拍她,成年人和孩子睡得很穩定,第二個孩子自然睡了一整天,不吃夜間牛奶。“想想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在擔心什么!”
是的,訓練孩子不哭,訓練孩子滿月睡整覺,拿著“三翻六坐八會爬”與孩子的表現相比,時間表比較……都是因為我們太著急了,孩子做不到一點,所以覺得是這樣。“缺陷”,是“毛病”,是“習慣沒養好”。
但是想想看,一個小寶寶哭哭鬧求擁抱不正常嗎?幾個月大的寶寶睡不著,算什么?“毛病”呢?
我們對孩子的焦慮和焦慮,摻雜了多少試圖省事,期待快速浮躁啊!
記得有育兒專家說:
經常哭的孩子和不哭的孩子都是天生的;
抱的習慣不是隨便養成的。感性強的孩子對其他孩子感覺不到的刺激也會感到不快;
還有表現欲強的孩子,會用大聲哭泣來表現自己的不快。
不愛哭的孩子,怎么抱也不會養成問題;天生愛哭的孩子,不抱就哭的孩子,也絕不是養育孩子的失敗。
許多母親害怕孩子養成擁抱的習慣,從嬰兒很小的時候就盡量不擁抱他,但結果是嬰兒的運動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抱起的嬰兒需要用頸部肌肉來支撐頭部和頸部,同時用背部、胸部和腹部的肌肉來支撐上半身。如果你真的按照那些魔鬼訓練來訓練嬰兒不要求抱,那么嬰兒的運動能力就會少得多。
更何況0-1歲是人建立安全感的基石時期,孩子在這個階段很無助。——不會說話,不會表達,除了哭,不能用任何方法來吸引注意。
在這個階段,父母應該立即回應孩子的哭泣,這樣他們就會慢慢建立一種安全感和對世界的信任感。不要讓他哭到聲音嘶啞,只會讓他留下心理創傷,成年后有多少依戀可能無法彌補。
所以,請放松自己,放開孩子,在心里對自己說:“慢慢來,孩子!”
孩子哭的時候抱抱,告訴他父母愛你,永遠做你的堅強后盾。
“自閉癥離孩子只有一個距離。”雖然這句話有點危言聳聽,但仔細想想。——
生命如此漫長,多少孩子幾個擁抱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