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帶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學,我就給你買最好的電腦……這樣的獎勵方式,讓孩子覺得,父母對他的愛是有條件的。
被逼迫出來的優秀孩子,有很大一部分有心理疾病,容易對父母,對社會產生怨恨。
這一點,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
當孩子關上房門,就總覺得他肯定在里面干壞事。
當一個孩子興高采烈地沖回家告訴媽媽得到老師表揚了,而媽媽卻說,受表揚就會翹尾巴,你看看你的衣服多臟!
可以說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
父母將工作生活中的情緒帶給孩子,稍不順就拿孩子撒氣,還覺得孩子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罵就罵。
你考到全班前3名,暑假就帶你去玩你考上名牌大學,我就給你買最好的電腦……這樣的獎勵方式,讓孩子覺得,父母對他的愛是有條件的。
最本質的原因是父母沒把對孩子的承諾看成承諾,沒有理解父母與孩子間的關系應是平等關系,這樣的父母會讓孩子很失望。
父母總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當孩子對一件事情表現出極大的天賦與熱情,家長視而不見,將孩子的愛好和夢想扼殺在里。
電影《閃亮的風采》中鋼琴師一生的悲劇——粗暴的父親只要求他單純學習鋼琴技能,最后導致他在技藝上成為大師,在精神上卻變成了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