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如果在5年前,我會說工資低,房價高。
但是放在現在,武漢房價都已經稀巴爛了,還止不住大學生流失。就要說點更深次的東西了。
那具體是啥呢?兩個字,產業。
從人才培養的角...
這個問題如果在5年前,我會說工資低,房價高。
但是放在現在,武漢房價都已經稀巴爛了,還止不住大學生流失。就要說點更深次的東西了。
那具體是啥呢?兩個字,產業。
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且不說數量占據絕大多數的在漢省屬院校。就說七所知名985-211高校吧。以下只分析學校主流和熱門專業,不要拿什么華農的英語專業來抬杠,謝謝!
武大,標準的綜合性大學。且有著相當多的小而美專業。比如圖書館學,印刷工程,包裝工程,水文相關等等。這些專業武大辦的也很好。但是注定武漢提供不了那么多的對口專業。他們的畢業生如果想去對口專業,就會去全國各地。那其余較為常見的專業以及熱門專業就更不用提了。武漢不可能消化得了。
華科,偏理工的綜合性大學。華科的熱門專業那可多了。問題是,武漢依舊沒有那么多對應的產業啊。華科畢業生最好的歸宿就是北上深杭的互聯網公司,或者一些高精尖的創業公司。武漢能開的起薪資的公司還是少啊。沒有對應產業啊。
武漢理工,理工類211大學。以往畢業生多去往武鋼、461、471、719、709、東風、武船、武鍋、武重等等國企。但是現在相關的國企還有多少還景氣呢???那不離開武漢去外地工作,還能怎么辦?
中南財經政法,偏文科的211大學。這學校的熱門專業要是想通過考公留在武漢還是比較有優勢的。可武漢全部崗位都給這學校也不夠啊。那其余人留在武漢拿著一個月3000塊的工資,估計忍不了幾個月,也是要跑路的。
華中師范大學,偏文科的211大學。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類似。武漢也沒有那么多文科崗位,教師崗位就只給這學校。所以畢業生不跑路還能干嘛?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業類211大學。可以說地大就是給全國地質行業在培養人才,武漢一地絕對是要不了這么多的。畢業生離開武漢才是正常狀態。
華中農業大學,農學類211大學。和地大類似。都是給全國或者華中地區培養農學人才。畢業生出走武漢才是正常的。
所以以這七個學校就可以看出,總的來說就是缺少對應的產業基礎才使得畢業生留不下來。當然有些是天然不可能有那么多崗位,比如地質相關的,農學相關的,武漢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相關產業。
然而即使是比較常見的,比如電子、機械、化工、軟件等等領域,武漢依舊是缺少能提供畢業生就業崗位的產業的。互聯網就更不用說了,那更是比北上深杭差了一個身位。
我甚至和一些朋友聊過,武漢現在有的一些產業,基本只能招到從北上深杭闖蕩之后,因為各種原因最后選擇回漢的湖北籍人才。而最頂級的人才,也就是在北上深杭也能立住腳的那一批人,他們絕大多數都沒有選擇回漢。來武漢,對他們來說性價比太低。待遇給不起不說,很多時候還沒有能完全發揮他們能力的崗位。
而武漢這幾年似乎還看起來欣欣向榮,只能說,武漢的位置真的太好了。九省通衢交通便利,極為適合物流產業。就算是啥都不做,光做物流都餓不死。兼之文教發達,而且近年來還在文旅端發力了。武漢的文旅產業這幾年是增長得很快的。如果真正落實到實體行業,東風其實很難說。以武鋼為首的鋼鐵業也一言難盡。老的機械行業國企也不太好說啥(我不想被罵)。而新興產業,比如新能源車企則還在發展階段。很多廠子要么在建設要么才剛投產,規模還替代不了傳統產業。
總的來說就是老產業遇到了不少問題,需要慢慢解決。新產業還處在發展階段,沒辦法撐起一片天。
因此在這種狀態下,留給大學生的機會畢業不會很多。那從個人角度出發,此時不跑,更待何時?真想留下大學生,不僅要給出真金白銀(房子、教育配套、醫療配套等等),也要給出尊重和機會(對應的產業、人才政策、以及真正的尊重)。
要把大學生當成武漢的未來!!!
而不是把大學生當成武漢政府的養老金、住房公積金,甚至以前很多時候就是把大學生當成了武漢的GDP,當成為武漢虛高房價接盤的韭菜!!!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m.zsliqing.cn/article/1554.html